爲延平吳守實齋題張師夔畫西樓酌別圖
櫟翁平生丘壑徒,筆力妙與元造俱。延陵公子遠相訪,爲寫酌別西樓圖。
近山嵯峨石磊磈,遠水盪漾煙模糊。垂楊先霜葉盡脫,老樹欲雪寒梢枯。
飛樓縹緲出天外,下瞰萬頃平流鋪。若非潯陽浸月之江渚,即是洞庭落木之重湖。
有美人兮涉遠道,念王孫兮怨瑤草。思臨水兮送將行,更登樓兮慰情抱。
巍巍上國黃金臺,迢迢一曲陽關杯。酒酣拔劍更起舞,志氣上薄浮雲開。
人生何用傷離別,海嶽神交盡豪傑。澒洞風塵不可留,千里依然共明月。
還君此圖歌我詩,安得與子同襟期。君不見平生鮑叔能知我,車笠鮮有相逢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櫟翁:指張師夔,櫟翁爲其號。
- 丘壑:山丘和溝壑,泛指山水。
- 元造:天工,自然界的創造者。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
- 磊磈:形容石頭堆積的樣子。
-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 潯陽: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洞庭: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
- 王孫:泛指貴族子弟。
- 瑤草:傳說中的仙草。
- 澒洞:形容風塵瀰漫。
- 鮑叔:指鮑叔牙,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稱。
翻譯
張師夔先生一生鍾情于山水,他的畫筆巧妙地與自然界的創造者相媲美。延陵的公子遠道而來拜訪,請求他繪製一幅西樓酌別的圖畫。
畫中近處的山峯高峻,石頭堆積如山;遠處的水面波光盪漾,煙霧朦朧。垂柳在霜降後葉子已落盡,老樹似乎即將被雪覆蓋,枝頭枯萎。
一座高樓隱約出現在天際,俯瞰着廣闊的平坦水面。這景象既像是潯陽江畔映月的江渚,又似洞庭湖畔落葉的重湖。
畫中有位美人正踏上遠行的道路,思念着貴族子弟,怨恨着傳說中的仙草。她思念着臨水送別,更想登上高樓以慰藉心情。
巍峨的黃金臺象徵着京城的繁華,遙遠的陽關曲則代表着離別的酒杯。酒酣之際,拔劍起舞,志氣高昂,直衝雲霄。
人生何必過於傷感離別,四海之內皆有英雄豪傑。風塵瀰漫,不可久留,但千里之外我們依然共享同一輪明月。
我將這幅畫歸還給你,並吟唱我的詩,希望能與你心意相通。你不見鮑叔牙平生能識人,但車笠之間難得相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張師夔所繪的《西樓酌別圖》,展現了深沉的離別情感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嵯峨的山峯、盪漾的水面、枯萎的老樹等,構建了一幅既壯麗又悽美的畫面。通過對畫中人物的描寫,表達了離別的哀愁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最後,詩人以鮑叔牙的典故,抒發了對知音難尋的感慨,增添了詩的哲理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