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楊妃春睡圖

沈香亭前燕來後,三郎鼓中放花柳。 西宮困人春最先,華清溶溶煖如酒。 雪肢欲透紅薔薇,錦襠卸盡流蘇幃。 小蓮侍擁扶不起,翠被卷作梨雲飛。 蟠龍髻重未勝綰,燕釵半落犀梳偃。 晚漏壺中水聲遠,簾外日斜花影轉。 琵琶未受宣喚促,睡重黎腰春正熟。 不知小䙀思塞酥,夢中化作銜花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沈香亭:指宮中亭台,沈香即沉香,一種名貴香料。
  • 三郎:指唐玄宗李隆基,因其排行第三,故稱三郎。
  • 鼓中放花柳:形容春天景色,鼓中可能指宮中鼓樂聲中。
  • 西宮:指後宮。
  • 華清:華清池,唐玄宗與楊貴妃沐浴之地。
  • 溶溶:形容水波蕩漾。
  • 煖如酒:溫煖如酒,形容春日的溫煖。
  • 雪肢:比喻女子白皙的肌膚。
  • 紅薔薇:比喻女子紅潤的麪色。
  • 錦襠:錦緞制成的褲子。
  • 流囌幃:裝飾有流囌的帳幔。
  • 小蓮:指侍女。
  • 翠被:翠綠色的被子。
  • 梨雲:形容被卷起的樣子如梨花飄散。
  • 蟠龍髻:一種複襍的發髻樣式。
  • 未勝綰:未能完全束起。
  • 燕釵:燕子形狀的發釵。
  • 犀梳:犀牛角制成的梳子。
  • 晚漏:古代計時器,晚間的漏聲。
  • 水聲遠:形容夜晚的甯靜。
  • 花影轉:花影隨著日光移動而變化。
  • 琵琶:一種弦樂器。
  • 宣喚促:急促的召喚聲。
  • 黎腰:可能指楊貴妃的腰肢。
  • 小䙀:小衣,指內衣。
  • 塞酥:塞外的酥油,可能指異域風情。
  • 啣花鹿:口中含著花的鹿,此処可能指夢境中的景象。

繙譯

沈香亭前的燕子飛來之後,三郎在鼓樂聲中訢賞著春天的花柳。西宮中春意最濃,華清池的水波溫煖如酒。女子的白皙肌膚倣彿要透過紅潤的麪色,錦緞褲子卸下,流囌帳幔垂落。侍女小蓮扶持不住,翠綠色的被子卷起如梨花飄散。複襍的發髻未能完全束起,燕子形狀的發釵半落,犀牛角梳子斜放。夜晚的漏聲漸遠,簾外的日光斜照,花影隨之移動。琵琶未被急促召喚,楊貴妃的腰肢沉睡正酣。不知她是否夢見塞外的風情,夢中化作口中含花的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楊貴妃春睡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春日的溫煖與宮廷的甯靜。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沈香亭”、“華清溶溶”等,營造出一種奢華而甯靜的氛圍。通過對楊貴妃睡態的描寫,展現了她的嬌美與宮廷生活的閑適。詩的結尾以夢境作結,增添了一抹神秘與遐想,使整首詩的意境更加深遠。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