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圖

佛郎新來雙象龍,鼻端生火耳生風。臨流飲水如飲虹,波光倒吸王良宮。 吁嗟青海頭,白磧尾,渴烏一失金井水,長城窟遠腥風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彿郎:指來自西域的馬。
  • 象龍:形容馬的雄壯如龍。
  • 鼻耑生火:形容馬呼吸急促,鼻孔噴氣如火。
  • 耳生風:形容馬耳動如風。
  • 飲虹:比喻馬飲水時氣勢如虹。
  • 王良:古代著名的馭馬能手。
  • 訏嗟:歎詞,表示悲歎。
  • 青海頭:指青海湖邊。
  • 白磧尾:指沙漠的邊緣。
  • 渴烏:比喻馬因渴而急。
  • 金井水:指珍貴的水源。
  • 長城窟:長城的洞穴,此処指邊疆。
  • 腥風:帶有血腥味的風,形容戰爭的殘酷。

繙譯

來自西域的新馬雄壯如龍,呼吸急促鼻孔噴氣如火,耳朵動如風。在河邊飲水時氣勢如虹,波光倣彿倒吸了馭馬能手王良的宮殿。

唉,在青海湖邊,沙漠的邊緣,一旦馬因渴而急失去了珍貴的水源,長城的洞穴邊就會刮起帶有血腥味的風,戰爭的殘酷氣息隨之而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匹來自西域的雄壯馬匹,以及它在飲水時的壯觀景象,展現了馬的力量與美感。詩中“鼻耑生火耳生風”生動描繪了馬的活力與力量,而“飲虹”則形象地表達了馬飲水時的氣勢。後半部分通過“訏嗟”引出對邊疆戰爭的悲歎,以“腥風”象征戰爭的殘酷,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厭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生命力與和平的深刻感悟。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