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古四十二首

子陵江海客,本非沮溺倫。 仁義立奇論,豈果忘吾民。 狂奴作故態,飄然歸富春。 客星犯帝座,太史奏天文。 故人信符讖,三公等浮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子陵:指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
  • 江海客:指隱居江湖的人。
  • 沮溺:指春秋時期的兩位隱士,沮指沮授,溺指溺水,這裏泛指隱士。
  • :同類。
  • 仁義:指儒家提倡的仁愛和正義。
  • 奇論:不同尋常的言論。
  • 狂奴:指嚴光,因其性格狂放不羈。
  • 故態:原來的樣子,指嚴光的隱居生活。
  • 富春:地名,今浙江省富陽市,嚴光的隱居地。
  • 客星:指嚴光,因其隱居不仕,如星辰隱沒。
  • 帝座:指皇帝的寶座,比喻朝廷。
  • 太史:古代負責記載歷史的官員。
  • 天文:指天象,這裏指嚴光的行爲被視爲異象。
  • 故人:指嚴光的老朋友。
  • 符讖:預言吉凶的符籙。
  • 三公:古代官職,指太尉、司徒、司空,這裏泛指高官。
  • 浮雲:比喻不值得重視的事物。

翻譯

子陵是江海中的隱士,本不屬於那些隱居的沮溺之輩。 他提出仁義的獨特見解,難道真的忘記了他的百姓嗎? 他以狂放的態度迴歸了原來的生活,飄然回到了富春。 他的出現如同客星侵犯了帝王的寶座,太史官記錄下了這一天的天文異象。 他的老朋友相信了預言的符籙,而那些高官顯貴在他眼中不過是浮雲。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東漢隱士嚴光的描寫,展現了其超脫世俗、不慕名利的隱逸情懷。詩中「子陵江海客」一句,即表明了嚴光的身份和志趣,他雖身處江湖,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後文通過「仁義立奇論」和「狂奴作故態」等句,進一步描繪了嚴光的個性和行爲,表達了他對權勢的不屑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最後兩句「故人信符讖,三公等浮雲」則深刻揭示了嚴光對世事的洞察和對名利的淡漠,體現了詩人對嚴光高尚品格的讚美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