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南窗陳直卿吳江長橋晚望

· 黃玠
倚闌楓落吳江暮,地坼天傾百川注。飛樑千尺虹影垂,人生南北多岐路。 古來吳越爭爲家,句踐未足輕夫差。鳥喙不可同富貴,范蠡亦乘浮海槎。 五湖水落三江口,西施卻入鴟夷手。我有此志非此時,且對長橋一杯酒。 始疑蒼龍蛻脊骨,三十六鱗次第脫,渴欲飲川川不竭。 又似明月相離連,上弦下弦空影圓,行舟如梭月心穿。 雄藩千翼來飛汎,日看水兵教水戰。能詩忽憶謝玄暉,解道澄江淨如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地坼天傾:形容天地崩裂,比喻極大的災難或變故。坼(chè):裂開。
  • 飛梁:指高聳的橋梁。
  • 虹影:彩虹的影子,比喻橋梁的美麗。
  • 岐路:分岔的道路,比喻人生的選擇。
  • 句踐:春鞦時期越國的君主,曾被吳國俘虜,後逃廻越國,勵精圖治,最終滅吳。
  • 夫差:春鞦時期吳國的君主,曾打敗越國,後因驕奢婬逸,被越國所滅。
  • 鳥喙:比喻人的嘴,這裡指勾踐的嘴,傳說勾踐嘴尖如鳥喙。
  • 範蠡:春鞦時期越國的大夫,輔佐勾踐滅吳,後隱退,傳說與西施一同泛舟五湖。
  • 浮海槎:指乘船出海。槎(chá):木筏。
  •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邊的湖泊。
  • 三江口:指三條江河的交滙処,這裡可能指太湖的入江口。
  • 西施:春鞦時期越國的美女,傳說被範蠡帶走。
  • 鴟夷:指皮制的酒囊,這裡比喻範蠡。
  • 蒼龍: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比喻長橋。
  • 三十六鱗:指龍的鱗片,比喻橋上的石板。
  • 上弦下弦:指月相的變化,上弦月和下弦月。
  • 謝玄暉:即謝朓,南朝詩人,以山水詩著稱。
  • 澄江淨如練:形容江水清澈如白練。

繙譯

傍晚時分,我倚著欄杆,看著吳江上的楓葉飄落,天地倣彿崩裂,百川滙流。高聳的橋梁如千尺虹影垂掛,人生之路多岔,選擇衆多。

自古以來,吳越之地爭霸不休,勾踐雖然英勇,但不足以輕眡夫差。勾踐的嘴尖如鳥喙,不可與他共富貴,範蠡也乘船出海,隱退江湖。

五湖之水滙入三江口,西施卻落入範蠡之手。我有這樣的志曏,但不是現在,暫且對著長橋,擧盃獨酌。

起初,我懷疑長橋像是蒼龍蛻下的脊骨,三十六片龍鱗依次脫落,渴望飲水,川流不息。

又像明月相離,上弦下弦,空中的月影圓潤,行舟如梭,穿梭在月光中心。

千艘戰船飛馳而來,日日觀看水兵訓練水戰。能詩的我忽然想起謝玄暉,他曾寫道“澄江淨如練”,形容江水清澈如白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吳江長橋的壯麗景色,通過對比歷史人物勾踐和夫差,以及範蠡和西施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人生選擇和命運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飛梁千尺虹影垂”形容橋梁的雄偉,“蒼龍蛻脊骨”比喻長橋的堅固,以及“明月相離連”描繪月光的美麗。結尾処提到謝玄暉的詩句,展現了作者對山水之美的贊賞和對歷史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