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門行
信陵當日救邯鄲,毛薛諸公盡結歡。
悵望夷門哀飲劍,逡巡函谷恨回鞍。
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終已矣。
兵法空名賓客書,合縱未雪諸侯恥。
大梁爲君頻駐馬,燕趙蕭條同淚下。
荊卿一去無酒人,朱亥已沒誰屠者。
狐兔紛紛古市遊,灌城早已知鴻溝。
侯嬴不弔吊公子,遺墓蒼茫何處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信陵:指項羽,字信陵。救邯鄲:指項羽率軍救援邯鄲。夷門:古地名,今河南省夷山縣。劍:指自刎。逡巡:猶豫不決。函谷:古地名,今河南省新安縣。魏王:指劉邦,字騫。佳公子:指項羽。合縱:指項羽與劉邦合作。大梁:古地名,今河南省洛陽市。燕趙:指燕、趙兩國。荊卿:指荊軻,字公奇。朱亥:指項羽的部將。狐兔:比喻市井之間的繁華景象。灌城:指灌注水潭。侯嬴:指項羽的妻子。
翻譯
信陵當年救援邯鄲,毛遂、薛公等人盡歡聚一堂。淒涼地望着夷門,悲傷地舉起劍,猶豫地在函谷裏徘徊,心懷怨恨地轉身回去。魏王劉邦不信任優秀的公子項羽,美酒佳人終究難以留住。兵法書籍雖然滿篇空談,但聯合起來卻未能洗刷衆侯的恥辱。在大梁城中,頻頻有人爲你駐足停留,燕趙之地,荒涼之處,淚水匯聚成河。荊軻一去,再也找不到能與他共飲的人,朱亥也不再有人可以屠戮。市井中繁華景象不斷,城池早已知曉鴻溝的存在。侯嬴不再爲公子項羽哀悼,他的墳墓蒼茫,何處可尋。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項羽的悲壯命運。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他在楚漢戰爭中與劉邦對抗,最終失敗身亡。詩中通過描寫項羽在夷門的悲憤之情,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所提到的人物和地名,都是與項羽有關的歷史事件,通過這些細節,使詩歌更具歷史感和戲劇性。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代英雄的悲壯形象,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