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
天南樹樹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憐。
南海祠前十餘樹,祝融旌節花中駐。
燭龍銜出似金盤,火鳳巢來成絳羽。
收香一一立花須,吐綬紛紛飲花乳。
參天古幹爭盤拿,花時無葉何紛葩。
白綴枝枝蝴蝶繭,紅燒朵朵芙蓉砂。
受命炎州麗無匹,太陽烈氣成嘉實。
扶桑久已摧爲薪,獨有此花擎日出。
高高交映波羅東,雨露曾分扶荔宮。
扶持赤帝南溟上,吐納丹心大火中。
二月花開三月葉,半天飛落人爭接。
東風亂剪猩紅絨,兒女拾來柔可摺。
正及春祠百谷王,神靈不使馬蹄蹀。
還憐飛絮白如霜,織爲緤布作衣裳。
銀釵叩罷雙銅鼓,歲歲看花水殿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木棉(mù mián):一種高大的喬木,花大而美麗。
- 珊瑚(shān hú):一種海洋生物,也指紅色的寶石。
- 祝融(zhù róng):古代神話中的火神。
- 燭龍(zhú lóng):形容火焰如龍。
- 火鳳(huǒ fèng):形容火焰如鳳。
- 絳羽(jiàng yǔ):紅色的羽毛。
- 炎州(yán zhōu):古地名,今廣東省。
- 扶桑(fú sāng):古代傳說中的神樹。
- 波羅(bō luó):古代地名,今南洋。
- 扶荔宮(fú lì gōng):古代神話中的宮殿。
- 赤帝(chì dì):火神的別稱。
- 南溟(nán míng):古代傳說中的南海。
- 丹心(dān xīn):火的本質。
翻譯
南海神殿前的古木棉花歌
十丈高的珊瑚樹就是木棉,花開時紅得比朝霞還鮮豔。 南方的樹上都燃燒着烽火,卻不及攀枝花那般可憐。 南海神殿前有十餘棵樹,祝融的旌旗在花叢中飄揚。 火焰龍吐出來像金盤,火鳳築巢成絳色羽毛。 花瓣一個個垂下來,吸食花蜜時綬帶紛飛。 參天的古樹爭相舉起花朵,花開時沒有葉子,只有花瓣。 白色的蝴蝶在枝頭飛舞,紅色的花簇如朵朵芙蓉。 這花被封爲炎州的絕麗之物,太陽的烈氣使它成爲珍貴實物。 扶桑樹早已被砍伐爲柴薪,唯有這朵花托起太陽升起。 高高地映照在波羅東方,曾有雨露滋潤扶荔宮。 它扶持着赤帝在南海上,吐納着火焰的丹心。 二月花開,三月葉落,半天飄落,人們爭相摘取。 東風亂剪着紅色的絨毛,孩童們撿起來柔軟可摺疊。 正值春祠百谷王之時,神明不讓馬蹄踐踏。 還有飛絮白如霜,編織成細布作衣裳。 銀釵敲響雙銅鼓,歲歲觀賞花在水殿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南海神殿前木棉花的壯麗景象,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木棉花的美麗和神奇。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將木棉花比作珊瑚、烽火,形容其紅豔奪目,猶如神話中的祝融旌旗、燭龍、火鳳,賦予了木棉花神祕的色彩。詩人通過對木棉花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讚美,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