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錢子濯足圖

不濯纓,但濯足。不見滄浪清,但見滄浪濁。濁可濯兮何必清,清斯受辱濁斯榮。 君今但濯無清濁,清濁都忘志即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纓(yīng):古代帽子上的流蘇。
  • 濯(zhuó):洗滌。
  • 滄浪(cānglàng):指江河湖海等水面。

翻譯

題目是《錢子濯足圖》。不是洗頭上的流蘇,而是洗腳。雖然看不到水面清澈,卻看到水面渾濁。渾濁的水也可以洗淨,何必非要清澈呢,清澈就受辱,渾濁反而受尊重。你現在只需洗,不必在乎水是清是濁,只要忘記清濁,心境就會平和。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洗腳的場景,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的心境。作者以洗腳來比喻人生中的種種境遇,提倡超然物外,不被外界所幹擾,保持內心的平和。詩中的「清斯受辱濁斯榮」表達了一種超越傳統觀念的思想,啓示人們要超脫傳統的清濁之分,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清淨。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