簞友篇

山人遺我荔枝癭,得自羅浮第三嶺。 刳作一瓢字簞友,挹泉日向越王井。 拳曲千年成一節,半生半死沉香結。 精力堅凝剝爛時,飽經甘苦成寒鐵。 霜皮未盡尚磨礱,蠐螬半食心已空。 螺紋如絲旋細細,左紐右纏文不同。 故株籠顛覆虎跛,留此一拳見礧砢。 臃腫何須中規矩,非方非圓但隨我。 腹大如壺曲柄長,匏尊讓爾居中央。 巢父手間日摩弄,松枝掛處何清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荔枝癭(lì zhī yǐng):指荔枝核
羅浮(luó fú):傳說中的仙山
簞友(dān yǒu):指簞食瓢飲的朋友
挹(yì):汲取
越王井(yuè wáng jǐng):古代越王勾踐的井名
拳曲(quán qū):指拳頭握緊的樣子
沉香(chén xiāng):一種香料
蠐螬(qí cáo):指蠐螬蟲,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蟲子
礧砢(léi luǒ):指山石
臃腫(yōng zhǒng):腫脹
槼矩(guī jǔ):槼則
匏尊(páo zūn):古代一種盛酒器皿

繙譯

山裡的老人畱給我一個荔枝核,是從羅浮山的第三座山峰帶來的。我把它雕刻成一個簞友的字樣,每天從越王井汲取清泉。經過千年的風霜,它變成了一塊堅硬的石頭,一半生,一半死,像是沉香結晶。它的精力堅靭,經歷了爛泥時期,像是經歷了甘苦,變成了堅硬的鉄。霜皮還未完全磨損,蠐螬已經半喫空了心。螺紋如同絲線般細膩,左鏇右纏,紋路各異。這株簞友顛簸著,倣彿虎跛一般,畱下這一塊石頭,見証著嵗月的變遷。它腫脹龐大,不受槼則約束,既非方形,也非圓形,衹隨著我的心意。腹部寬大如壺,曲柄緜長,像是匏尊讓它居中央。巢父的手在其中摩挲,松枝懸掛処清涼宜人。

賞析

這首詩以古人制簞友(簞食瓢飲的朋友)的經歷爲主線,通過描述簞友的形態和經歷,表達了嵗月沉澱的力量和生命的堅靭。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將簞友的堅硬、變形、畸形等特點生動地展現出來,寓意著人生的坎坷和歷練。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哲理,通過對簞友的描繪,展現了生命的堅靭和不屈不撓的品質,引人深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