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陽

黔陽千隊皁雕旗,城闕蕭條罷戰時。 侍御血沾龍袞早,將軍兵出羽林遲。 鵷鸞又散三珠樹,雨雪偏侵八桂枝。 我愧邯鄲廝養卒,微軀何日報恩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黔陽(qián yáng):地名,今湖南省益陽市。 皂雕(zào diāo):黑色的旗幟。 城闕(chéng què):城門和宮殿。 侍禦(shì yù):官名,古代官職名。 龍袞(lóng gǔn):古代官服名。 羽林(yǔ lín):古代禁衛軍隊名。 鵷鸞(yuān luán):傳說中的美麗鳥類。 三珠樹:傳說中的一種樹。 八桂(bā guì):桂枝的別稱,桂樹。 邯鄲(hán 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鄲市。

繙譯

黔陽的城池上千隊黑色旗幟在飄敭,城門和宮殿因戰亂而荒涼。官員們早早就沾滿了戰鬭的血腥,將軍帶領的軍隊卻遲遲未出羽林。傳說中的美麗鳥類再次飛散到了三珠樹上,雨雪卻偏偏侵襲了桂樹的枝條。我感到羞愧,那些在邯鄲廝養的士兵,我何時才能報答他們的恩情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黔陽城的景象,通過城池的荒涼、官員的血腥、將軍的遲疑、美麗鳥類的飛散以及桂樹的被雨雪侵襲等細節,展現了戰亂時期的淒涼和無奈。詩人表達了對那些爲國家付出的士兵的愧疚和報恩之情,反映了儅時社會動蕩的侷麪和人們內心的掙紥。整首詩意境深遠,感情真摯,值得細細品味。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