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趙公殉難詩
嗚呼國再亡,其亡豈天作。
亡以一賊臣,倉皇棄君父。
半夜開國門,三宮不遑顧。
詐言奉太后,行間犯霜露。
屠毒我民人,豺狼寧有數。
疾攻廣德城,相公肆虓怒。
太守抗兇威,矢石下如雨。
爲國誅元憝,衆心恐不固。
勖哉爲國殤,有身白如瓠。
腐肉何芬馨,烏鳶俾含哺。
七尺即金湯,作氣無朝暮。
畿南股肱郡,死守非無故。
頸血直射天,賊臣亦崩懼。
亦以死吾民,代之齒力鋸。
至今旄與倪,涕泣猶縞素。
與彼梅花嶺,衣冠兩封樹。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知州趙公殉難詩 - 知州趙公殉難的詩歌 賊臣 - 指篡位的奸臣 三宮 - 皇宮中的三宮六院,指皇帝的後宮 太后 - 皇帝的母親 霜露 - 比喻殘酷無情的行爲 廣德城 - 古代地名,指一座城市 相公 - 官職名,指官員 虓怒 - 意爲狂怒 元憝 - 指篡位的奸臣 白如瓠 - 形容臉色蒼白如同葫蘆 烏鳶 - 指烏鴉 七尺即金湯 - 指七尺長的刑具即爲金屬熔化的爐子 股肱 - 比喻重要的支柱 頸血直射天 - 指頸部的血液噴射向天空 倪 - 指古代的一種服飾 梅花嶺 - 古代地名,指一座山嶺
翻譯
嗚呼,國家再次滅亡,這滅亡難道不是上天所爲嗎?國家因爲一個篡位的奸臣而覆滅,匆忙拋棄君王和父親。半夜打開國家的城門,三宮不敢回頭看。虛僞地稱臣於皇太后,實際上在行動中卻背叛忠誠。屠殺毒害我國的百姓,豺狼般的敵人何其多。急襲廣德城,宰相露出猙獰的怒容。太守抵抗兇惡的威脅,箭石如雨般落下。爲了國家消滅篡位的奸臣,但人心恐怕難以團結。爲國家殉難,身體已經蒼白如同葫蘆。腐爛的肉體又怎麼會有芬芳的氣息,烏鴉卻能含食。七尺長的刑具即爲金屬熔化的爐子,生命氣息不分早晚。在國家南部的重要郡縣,死守並非沒有原因。頸部的鮮血直射向天空,篡位的奸臣也感到恐懼。即使以死亡換取我國人民的生存,也要用牙齒力量去抵抗。至今旗幟與服飾,淚水依然潔白如素。與那梅花嶺上,衣冠兩封的樹相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知州趙公在國家滅亡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殉難。詩中通過對篡位奸臣的描寫,展現了國家的覆滅是由內部的背叛和外部的侵略共同造成的悲劇。趙公在面對國家危難時,選擇了忠誠奉獻,最終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詩中對於忠臣趙公的形象塑造和對國家滅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忠誠、正義和愛國精神的讚美。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
屈大均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送畢平仲西上 》 —— [ 宋 ] 賀鑄
- 《 離憤五首正德戊辰年五月作是時閹瑾知劾章出我手矯旨收詣詔獄 其四 》 —— [ 明 ] 李夢陽
- 《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夢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見成絶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九 》 —— [ 明 ] 黃淮
- 《 仲夏賞月次雪齋韻二首 》 —— [ 宋 ] 司馬述
- 《 念奴嬌 · 甲辰仲夏,半塘老人過江訪舊,重會吳皋,感遇成歌,以致言嘆不足之意。 》 —— [ 清 ] 鄭文焯
- 《 燭蛾 》 —— [ 宋 ] 賀鑄
- 《 常父寄半夏 》 —— [ 宋 ] 孔平仲
- 《 萬厯丙午五月送朱蘭嵎太史還朝 》 —— [ 明 ] 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