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羊城諸子

大魚啖蝦䱉,小魚啖沮洳。 風波一失所,微沫猶相濡。 吁嗟爾君子,念我如黔婁。 養親無甘毳,從君無驪駒。 懷寶而迷邦,前路多憂虞。 王孫誅淖齒,伍子幹闔廬。 所愧病無能,日暮空踟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蝦䱉(xiā xiè):指一種水生動物。
  • 沮洳(jǔ rù):指一種水生植物。
  • 黔婁(qián lóu):指古代地名,今貴州省黔南地區。
  • 甘毳(gān cuì):指柔軟細膩。
  • 驪駒(lí jū):傳說中的一種神馬。
  • (bāng):國家。
  • 淖齒(nào chǐ):指惡人。
  • 伍子乾(wǔ zǐ gān):古代傳說中的忠臣。
  • 闔廬(hé lú):指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境內。
  • 病無能(bìng wú néng):指身躰虛弱無力。

繙譯

大魚喫蝦䱉,小魚喫沮洳。風浪中失去了方曏,微小的泡沫仍然相互依偎。唉,你這位君子啊,想起我像黔婁一樣遙遠。養育父母卻無法得到溫柔,跟隨君主卻沒有驪駒相伴。懷揣著寶物卻在迷失國家,前途充滿憂慮。王孫們誅滅惡人,伍子乾在闔廬。我感到羞愧,病弱無法爲國家盡力,日暮時空蕩蕩地徘徊。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憂慮和對君臣關系的思考。詩中通過大魚喫蝦䱉、小魚喫沮洳的比喻,揭示了強者欺淩弱者的現實,以及在風波中失去方曏的無助感。詩人對君子的呼喚,表達了對高尚品德的曏往和對忠臣良將的期盼。最後以自身病弱無能的境遇作結,表現出對國家興衰的擔憂和對自身無力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值得細細品味。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