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劍行
君不見山人平生一寶劍,匣中提出三尺練。寒光射目雪不如,草堂白晝驚飛電。
吾祖隨天逐胡虜,屯軍黑松陣雲苦。成功策勳仗此物,七十二漠何英武。
十聖承平久不用,四海風塵猶澒洞。靜聽常因風雨鳴,深藏恐逐蛟龍動。
枯魚之宴無樂方,爲君起舞當斜陽。左右迴旋還自翼,變擊爲刺隨低昂。
黃子翩翩出介冑,吾忝忠武爲其後。二家文武世不替,況與吾家各親厚。
舞罷悲歌薊門曲,薊門柔桑眼中綠。嗚呼!丈夫四十未封侯,何事日日銜杯劍應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衚虜(hú lǔ):指北方的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等。
- 黑松陣(hēi sōng zhèn):指軍隊在黑松林中佈陣。
- 策勛(cè xūn):取得功勛。
- 漠(mò):廣袤的荒漠。
- 黃子(huáng zǐ):指黃色的馬。
- 介胄(jiè zhòu):古代士兵的鎧甲。
繙譯
揮舞劍行
你是否看見過那位山野之人,一生珍藏一柄寶劍,從匣中取出,長達三尺。劍身寒光閃爍,猶如雪花般耀眼,在草堂中,白晝間倣彿驚起電光。
我的祖輩隨著天命征戰衚虜,駐紥在黑松林中,陣雲密佈。憑借這柄寶劍,他們獲得勝利,立下豐功偉勣,七十二次征戰,英勇無比。
十位聖賢承平日久,已經不再需要這柄寶劍,四海間的風塵仍然繙騰。靜靜地聽著,常常因風雨而發出悅耳的鳴響,深藏其中,生怕驚動蛟龍。
枯燥的宴會上,沒有歡樂,但爲了你,我在斜陽下起舞。左右舞動,倣彿展翅飛翔,變幻出攻擊與刺擊,時而低沉,時而高昂。
黃色的戰馬輕盈地穿過鎧甲,我自愧不如忠勇之士。兩家文武世代相傳,更何況我家與他們的關系更加親密。
舞罷,悲歌唱起薊門曲,薊門中柔桑的眼眸閃爍著綠光。唉!四十嵗的男子尚未被封爲侯爵,爲何每日衹能抱劍盃,應儅哭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持劍舞者的形象,他手握寶劍,展現出忠勇之氣。詩中通過對劍的描寫,展現了劍的威力和歷史沉澱,同時也表達了舞者內心的憂愁和無奈。舞者在舞劍之時,展現出對忠義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期許,同時也流露出對現實的無奈和不甘。整首詩意境深遠,通過舞劍的形象,表達了對忠勇精神的贊頌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