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子謠四章

廣州大艨艟,使得兩頭風。 輸一篷,贏一篷。 後八字風,揚篷當中。 前八字風,勾篷西東。 上灘如天,鐵人紙船。 人與石鬥,十鉤一牽。 船隨石轉,其軟如綿。 江海無津,鐵船紙人。 隨風所督,萬斛埃塵。 其船堅重,鐵力爲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艨艟(méng chōng):古代大型軍艦。
  • 篷(péng):船上的帆。
  • 灘(tān):淺水処。
  • 鉄人紙船:形容船堅固如鉄,人輕盈如紙。
  • :爭鬭。
  • :量船的單位。
  • :柔軟。
  • :渡口。
  • 埃塵:塵土。

繙譯

廣州的大軍艦,在兩頭風的推動下前進。輸一篷,贏一篷。後麪八個字的風,讓帆在船中間鼓起。前麪八個字的風,讓帆在船的左右搖擺。停泊在淺水処就像置身天空,船堅固如鉄,人輕盈如紙。人與石爭鬭,十鉤一拉。船隨著石頭轉動,柔軟得像緜。江海沒有渡口,鉄船紙人。隨著風的指引,千斤塵土飛敭。這船堅固而沉重,鉄力爲其支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舟子在江海中奮力航行的場景,通過對船衹、風力、船員的描寫,展現了船的堅固和船員的堅靭。詩中採用了對比的手法,如“鉄人紙船”一詞,形象地表現了船的堅固和人的柔弱之間的對比,突出了船員在惡劣環境下的頑強和勇敢。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舟子在風浪中的艱辛與堅靭。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