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謁東坡祠

· 郭棐
妙高臺上拜坡仙,瑞草琪花憶昔年。 翰苑文章真北斗,朝颱風節正中天。 青苗獨抗批鱗疏,白髮何辭瘴海煙。 回首思公倍惆悵,洞簫吹徹五雲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妙高臺:地名,位於今江蘇省鎮江市金山上。
  • 坡仙:指蘇軾,因其文才出衆,被尊稱爲「坡仙」。
  • 瑞草琪花:比喻珍貴而美麗的花草,這裏指蘇軾的詩文。
  • 翰苑:翰林院的別稱,指文學高雅之地。
  • 北斗:北斗七星,比喻文章的傑出地位。
  • 朝臺:朝中的高臺,比喻朝廷。
  • 中天:天空的中央,比喻地位顯赫。
  • 青苗:指蘇軾在任時推行的青苗法。
  • 批鱗:比喻直言進諫,不畏權貴。
  • 瘴海煙:指蘇軾被貶謫到瘴氣瀰漫的南方。
  • 洞簫:一種樂器,這裏指蘇軾的詩文。
  • 五雲:五彩雲,比喻仙境或高遠之地。

翻譯

在妙高臺上拜見坡仙,回憶起他昔日的珍貴詩文。 他的文章在翰林院中猶如北斗星般璀璨,朝中的風節正直如天空中央。 他獨力抗爭青苗法,不畏權貴直言進諫,白髮蒼蒼也不辭瘴氣瀰漫的南方。 回首思念他,倍感惆悵,洞簫聲吹徹至五雲之上的仙境。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蘇軾的深切敬仰和懷念。詩中,「妙高臺」、「坡仙」等詞語構建了一個超凡脫俗的意境,突出了蘇軾的文學地位和人格魅力。通過「瑞草琪花」、「翰苑文章」等比喻,讚美了蘇軾的文學成就和在朝中的正直風節。後兩句則通過「青苗獨抗」、「白髮何辭」等表達了蘇軾的政治勇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蘇軾的歷史形象和詩人的敬仰之情。

郭棐

明廣東南海人,字篤周。幼從湛若水學,與聞心性之旨。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禮部主事。穆宗即位,次日傳封七夫人御札將出。棐諫諍,事乃罷。後終官光祿寺正卿。有《粵大記》、《嶺海名勝記》、《四川通志》等。 ► 1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