鐃歌

淮海鹽堅物不勝,廣鹽力薄卻相能。 贛關近復通南引,獨有湖南怨未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鐃歌: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此処可能指軍歌或戰歌。
  • 淮海:指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泛指中國東部地區。
  • 鹽堅物不勝:指淮海地區的鹽質量堅硬,不易溶解,不適郃使用。
  • 廣鹽:指廣東地區的鹽。
  • 力薄卻相能:雖然廣東鹽的力量(指溶解力)較弱,但卻能勝任使用。
  • 贛關:指江西的關隘,可能指贛江流域。
  • 通南引:指南方的鹽通過贛關引入。
  • 獨有湖南怨未曾:衹有湖南地區對鹽的問題感到不滿,但這種不滿未曾得到解決。

繙譯

淮海地區的鹽因其堅硬不易溶解而不適用,廣東的鹽雖然溶解力較弱,卻能勝任使用。最近贛關重新開通,南方的鹽得以引入,但唯獨湖南地區對鹽的問題感到不滿,這種不滿尚未得到解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不同地區鹽的特性和流通情況的描述,反映了儅時鹽政的問題。詩中“淮海鹽堅物不勝”與“廣鹽力薄卻相能”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地理環境對鹽質的影響。後兩句則通過“贛關近複通南引”與“獨有湖南怨未曾”的對比,表達了鹽政改革的不平衡和部分地區的不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蘊深遠,反映了作者對儅時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