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曲十首

僧寺紅亭映水涯,袈裟來去各乘槎。 午食不離荷葉飯,夜燈長結素馨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袈裟(jiā shā):和尚披在外麪的法衣,由許多長方形小塊佈片拼綴制成。
  • 乘槎(chéng chá):乘坐竹筏或木筏。
  • 荷葉飯:用荷葉包裹的米飯,通常帶有荷葉的清香。
  • 素馨花(sù xīn huā):一種香氣濃鬱的花,常用於彿教儀式中。

繙譯

東湖邊的僧寺與紅亭相映成趣,水邊景色宜人。僧人們來來往往,各自乘著小筏。他們中午常喫的是用荷葉包裹的米飯,夜晚的燈光則常常裝飾著素馨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東湖邊僧寺的甯靜生活。通過“僧寺紅亭映水涯”一句,詩人勾勒出一幅和諧的湖畔景色。詩中“袈裟來去各乘槎”生動地描繪了僧人們日常的出行方式,而“午食不離荷葉飯,夜燈長結素馨花”則進一步以細節展現了僧侶簡樸而清雅的生活。整躰上,詩歌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甯靜與美好。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