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送春次王紫詮使君韻十首時積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積雨偶晴故有此作寄餘索和十首
欲送歸雲不可尋,讀君詩句費沈吟。
春無白日常疑淺,水到滄溟未是深。
野竹生來饒苦節,渚蓮開後見同心。
最憐犀帶橋頭月,他夕分明照客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沈吟:深思熟慮。
- 滄溟:大海。
- 饒:多。
- 苦節:堅貞不屈的節操。
- 渚蓮:水邊或河中的蓮花。
- 犀帶橋:橋名,具體位置不詳。
- 他夕:其他夜晚。
翻譯
想要送走歸去的雲彩,卻無法尋覓其蹤跡,讀着您的詩句,我深思熟慮。春天的日子如果沒有陽光,總覺得它淺薄;水流到了大海,也未必算得上深邃。野生的竹子生長出來,擁有堅貞不屈的節操;水邊的蓮花綻放後,展現出同心協力的美。最令人憐愛的是犀帶橋頭的月光,在其他夜晚,它分明照亮了旅人的衣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春日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春無白日常疑淺,水到滄溟未是深」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又隱喻了人生哲理,即表面的淺薄未必代表真正的淺薄,而深邃也未必是真正的深邃。後兩句通過對野竹和渚蓮的描繪,讚美了堅貞不屈和同心協力的品質。結尾處提到犀帶橋頭的月光,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