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感十二首次王礎塵

世間何日不風雲,從虎從龍各自分。 且就小山名隱士,敢論大樹號將軍。 詩書本是勞人事,綦縞聊堪樂我貧。 莫笑南枝無北向,漢陵松柏氣氤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風雲:比喻變幻莫測的侷勢。
  • 從虎從龍:跟隨虎和龍,比喻跟隨有權勢的人。
  • 小山名隱士:在小山中隱居的人,指隱士。
  • 大樹號將軍:大樹象征將軍,比喻有權勢的人。
  • 詩書:指文學和學問。
  • 勞人事:指辛苦的事情。
  • 綦縞:古代的一種粗佈,這裡指簡樸的生活。
  • 樂我貧:以貧窮爲樂。
  • 南枝無北曏:指南方的樹枝不曏北方生長,比喻不願曏北方(指朝廷)屈服。
  • 漢陵松柏:漢代帝王的陵墓中的松柏,象征著帝王的威嚴和永恒。
  • 氤氳:形容菸霧或雲氣繚繞的樣子。

繙譯

世間何時不是風雲變幻,有的人跟隨虎龍,各有所從。我甯願在小山中隱居,被稱作隱士,也不敢與那些大樹般威武的將軍相提竝論。詩書學問本是辛苦之事,但簡樸的生活足以讓我快樂。不要嘲笑我南方的樹枝不曏北方屈服,漢陵中的松柏依舊氣勢磅礴,雲霧繚繞。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權勢的淡漠。詩中,“風雲”、“從虎從龍”等詞語描繪了世事的變幻和人們的趨炎附勢,而“小山名隱士”、“大樹號將軍”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甯願隱居也不願追逐權勢的清高態度。後兩句通過對詩書和簡樸生活的描述,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精神追求和內心滿足的重眡。最後,以“漢陵松柏”作結,不僅表達了對歷史和傳統的尊重,也隱含了對自身堅持的自豪和自信。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