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風木恨: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養的遺憾。
- 芰荷:指荷葉,這裡比喻隱居的生活。
- 黻珮:古代官員的服飾,這裡指做官。
- 三逕:指隱士的居所。
- 弦歌:指禮樂教化,這裡比喻文化教育。
- 飛鳧:傳說中的一種神鳥,這裡比喻快速。
- 牧馬邊聲:指邊疆的戰事。
- 分百裡:指分封土地。
繙譯
父母亡故的遺憾如何能夠消解,你又重新穿上征衣,離開了隱居的生活。 不衹是爲了太平盛世需要官員,自古以來隱士的居所也期待著文化的繁榮。 你將沿著舊路快速前往福建,邊疆的戰事聲聲傳來。 我願意與你分享這百裡的土地,這樣新詩就容易得到你的應和。
賞析
這首詩是陳恭尹送別弟弟赴京補選時所作,表達了對弟弟的期望和不捨。詩中,“百年風木恨”一句,既表達了對父母亡故的遺憾,也暗含了對弟弟離去的傷感。後文通過對“黻珮”、“三逕”、“弦歌”等詞語的運用,展現了詩人對弟弟能夠在官場有所作爲,同時也不忘文化教育的期望。末句“願曏東南分百裡,新詩容易得相和”,則表達了詩人希望與弟弟保持聯系,共同分享詩文的願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