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王瓜護燭者名爲瓜燭賦之

誰能火宅具冰容,禪續風燈自不窮。 忽見叢條連蔓摘,復依蓮焰吐花茸。 果於慧照求生種,膏莫煎殘覓護從。 願得君心如此燭,光明匣裏露華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火宅:比喻煩惱的世俗世界。
  • 冰容:比喻清淨無慾的心境。
  • 禪續:禪定,指佛教中的冥想修行。
  • 風燈:比喻無常的人生或事物。
  • 叢條連蔓:指植物的枝條和蔓藤。
  • 蓮焰:蓮花形狀的火焰,比喻光明或智慧。
  • 花茸:花朵上的絨毛,這裏可能指燭光中的光暈。
  • 慧照:智慧的光芒。
  • 生種:生命的種子,比喻生命的起源或根本。
  • :指蠟燭的油脂。
  • 煎殘:燒盡。
  • 護從:保護,伴隨。
  • 匣裏露華濃:匣子裏的珠寶光彩奪目,比喻內心的光明和智慧。

翻譯

誰能在這煩惱的世俗世界中保持清淨無慾的心境,通過禪定的修行,自然不會被無常的人生所困擾。突然看到枝條和蔓藤相連被摘下,又依附在蓮花形狀的火焰旁,吐露出花朵上的光暈。在智慧的光芒中尋找生命的種子,不要將蠟燭的油脂燒盡,而要尋找保護和伴隨。願你的心如這蠟燭一般,內心的光明和智慧如同匣子裏的珠寶一樣光彩奪目。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蠟燭的比喻,表達了在紛擾世界中保持清淨心境的願望。詩中「火宅」與「冰容」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在世俗中追求精神淨化的主題。後句以植物的生長和燭光的閃耀,象徵生命的延續和智慧的啓迪,寓意深遠。結尾的祝願,更是將個人的修行與對他人的美好期許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嚮往。

陳是集

陳是集,字虛斯(一作期),號筠似,別號雙峯居士,晚曰忍辱道人。瓊山(今屬海南)人,一作文昌(今屬海南)人。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舉人,明思宗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九年(一六三六)授中書舍人,出使蜀粵諸王。既覆命,被人嫁禍而入獄,會赦得免。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郡邑多事,遁居鄉里。清兵佔瓊,絕粒而亡。著有《南溟詩集》、《中祕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清道光《瓊州府志》卷三四有傳。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