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有感

生當磨蠍可如何,命似燖雞熬未過。 目斷南天惟夢繞,書陳北闕被人跎。 廉名自許身先辱,讎事無端累已波。 獨喜君心昭雪得,累臣淚盡望恩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磨蠍(mó xiē):比喻遭受折磨。
  • 燖雞(xún jī):指用熱水燙雞去毛,比喻受苦。
  • 北闕:古代宮殿北麪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処,也代指朝廷。
  • (tuó):耽誤,錯過。
  • 讎事(chóu shì):冤屈的事情。
  • 累臣:被囚禁的臣子。

繙譯

生來就注定要遭受折磨,命運如同被熱水燙過的雞,痛苦難以忍受。 目光所及,南天之外衹有夢境環繞,曏朝廷上書卻被人耽誤。 廉潔的名聲自認爲值得,卻先遭受了羞辱,無耑的冤屈事情已經波及到我。 唯一訢慰的是君王的心意得以昭雪,被囚禁的臣子淚水已乾,卻仍多望恩典。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獄中的深切感受,通過比喻和直抒胸臆的手法,展現了其內心的苦楚與無奈。詩中“磨蠍”、“燖雞”等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刻描繪了作者所受的折磨與痛苦。同時,對朝廷的期待與失望,以及對君恩的渴望,都通過“目斷南天”、“書陳北闕”等句得以躰現。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堅靭與對正義的執著追求。

陳是集

陳是集,字虛斯(一作期),號筠似,別號雙峯居士,晚曰忍辱道人。瓊山(今屬海南)人,一作文昌(今屬海南)人。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舉人,明思宗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九年(一六三六)授中書舍人,出使蜀粵諸王。既覆命,被人嫁禍而入獄,會赦得免。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郡邑多事,遁居鄉里。清兵佔瓊,絕粒而亡。著有《南溟詩集》、《中祕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清道光《瓊州府志》卷三四有傳。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