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之蜀別武昌湯生宋生

楚蘭非不媚,喜以玉爲名。 九辯何難續,三湘任子行。 山無看大別,水許濯長纓。 去去峨眉頂,心心黃鶴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楚蘭:指楚地的蘭花,比喻賢人或才子。
  • 九辯:古代楚辭中的一篇,這裏指高深的文學作品。
  • 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泛指楚地。
  • 大別:指大別山,位於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
  • 濯長纓:出自《楚辭·漁父》,意爲洗滌長帶,比喻洗清污點,恢復清白。
  • 峨眉:指四川的峨眉山,這裏代表蜀地。
  • 黃鶴城:指武昌,因黃鶴樓而得名。

翻譯

楚地的蘭花並非不嬌媚,卻喜歡以玉爲名。 高深的文學作品何難續寫,任由你在這三湘之地自由行走。 山不必非看大別山,水卻允許你洗滌長帶。 去吧,去到那峨眉山的頂峯,心中卻始終牽掛着黃鶴所在的武昌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楚蘭、九辯、三湘等意象,展現了楚地的文化底蘊和詩人的情感寄託。詩中「楚蘭非不媚,喜以玉爲名」讚美了楚地文化的清高與純潔。後句「九辯何難續,三湘任子行」表達了詩人對文學創作的自信和對自由行走的嚮往。結尾的「去去峨眉頂,心心黃鶴城」則巧妙地將遠行的決心與對故鄉的深情結合,展現了詩人複雜而真摯的情感。

陳是集

陳是集,字虛斯(一作期),號筠似,別號雙峯居士,晚曰忍辱道人。瓊山(今屬海南)人,一作文昌(今屬海南)人。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舉人,明思宗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九年(一六三六)授中書舍人,出使蜀粵諸王。既覆命,被人嫁禍而入獄,會赦得免。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郡邑多事,遁居鄉里。清兵佔瓊,絕粒而亡。著有《南溟詩集》、《中祕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清道光《瓊州府志》卷三四有傳。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