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晉江郭君章君章祖都憲介庵先生乙酉主試吾粵先君列第七人先君殉節於丁亥先生殉節於戊子先後贈大司馬君章

淪落俱爲患難家,先賢遺澤遍江涯。 端人相取濯孺子,知己能伸鮑叔牙。 兩地丹青留碧血,百年憔悴賦懷沙。 尚存一息酬恩日,未敢逢君說鬢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窀穸(zhūn xī):墓穴。
  • 濯孺子:指古代賢人,這裡可能指郭君章的祖先,因其有德行而受人尊敬。
  • 鮑叔牙:春鞦時期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稱,這裡比喻郭君章的祖先對陳恭尹的父親有知遇之恩。
  • 丹青:指繪畫,這裡比喻忠貞不渝的志士。
  • 碧血:指忠臣烈士所流之血,象征忠誠和犧牲。
  • 懷沙:《楚辤·九章》中的一篇,屈原所作,表達了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關懷及自己的無奈和悲憤。

繙譯

我們都曾是患難之家,先賢的恩澤遍佈江河。 正直之人相互推崇,如同濯孺子受人尊敬,知己之情能比鮑叔牙。 兩地忠貞之士畱下了血跡斑斑的畫卷,百年來憔悴的身影吟唱著《懷沙》。 衹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要報答那恩情,不敢在您麪前提起我已斑白的鬢發。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郭君章及其祖先的深厚感情,以及對他們忠誠和犧牲精神的敬仰。詩中通過“濯孺子”和“鮑叔牙”的典故,強調了知己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推崇。同時,“丹青”、“碧血”和“懷沙”等意象,深刻描繪了忠貞之士的形象和他們的悲壯情懷。最後,作者表達了自己即使年老也要報答恩情的決心,展現了不忘恩義的堅定態度。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