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虛舟孝廉北上柬史耕巖學士

東去京華總及春,青袍如舊榜名新。 詩篇好誦詞流口,先澤猶存帝里民。 祿閣分燈元漢裔,黃梅傳鉢自江濱。 溧陽學士聞聲久,曾向人前問野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孝廉:明清時期對舉人的雅稱。
  • 北上:指前往北京。
  • :古代的一種書信形式。
  • 史耕巖: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京華:指京城,即北京。
  • 榜名新:指新中舉人的名單。
  • 詩篇好誦:指詩篇易於朗誦,廣爲流傳。
  • 先澤:祖先的恩澤或遺留下來的影響。
  • 帝裏:指京城,即皇帝的居住地。
  • 祿閣:指官府的藏書樓,這裏可能指史耕巖所在的官署。
  • 元漢裔:指漢族的正統後代。
  • 黃梅傳鉢:比喻傳承學問或技藝。
  • 江濱:江邊,這裏可能指史耕巖的家鄉或曾經學習的地方。
  • 溧陽學士:指史耕巖,溧陽可能是他的籍貫或曾經任職的地方。
  • 聞聲久:指久聞其名。
  • 野人:指在野的士人,即未做官的讀書人。

翻譯

你東去京城總是趕在春天, 青袍依舊而榜上名字卻是新添。 你的詩篇廣爲流傳,易於朗誦, 祖先的恩澤在京城百姓中猶存。 你像漢代的學者一樣在官府藏書樓分燈夜讀, 又如黃梅時節的傳鉢,學問源自江濱。 我久聞溧陽學士的大名, 曾向人前詢問關於你的事蹟。

賞析

這首詩是陳恭尹送別劉虛舟孝廉北上京城時所作,同時向史耕巖學士表達敬意。詩中,陳恭尹讚美了劉虛舟的才華和學問,以及他在京城的影響力。通過「祿閣分燈」和「黃梅傳鉢」的比喻,詩人表達了對劉虛舟學術傳承的認可。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史耕巖學士的敬仰,以及對他們之間友情的珍視。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對學問的尊重。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