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葛相:指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因其智慧和忠誠而被後人尊稱爲「葛相」。
- 渭濱:渭水之濱,諸葛亮曾在渭水之濱屯田。
- 雜耕:指諸葛亮在渭濱的屯田活動,即在軍事防禦的同時進行農業生產。
- 心事:內心的抱負和計劃。
- 身肩半壁:指諸葛亮肩負起蜀漢的半壁江山,即國家的重任。
- 宿草:指墓地上的草,因年久而茂盛。
- 遺黎:指留下的百姓或後裔。
- 蘋藻:指祭祀時用的祭品,蘋藻是古代祭祀時用的兩種植物。
- 青春:指春天,也比喻美好的時光。
- 西臺:指蜀漢的政權中心,也可能是指諸葛亮的墓地。
翻譯
想當年,葛相出征渭水之濱,他在那裏屯田,心懷大志,但這些心事又有誰能真正理解呢?他肩負着蜀漢的半壁江山,雖然最終成敗參半,但他的名聲卻流傳千古,愈發顯得新鮮。如今,他的高冢上長滿了茂盛的宿草,留下的百姓在春天用蘋藻來祭奠他。請你爲我斟一杯湖中的水,我會在西臺慟哭,因爲那裏還有人記得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諸葛亮歷史事蹟的回憶,表達了對這位偉大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詩中,「身肩半壁成還敗」一句,既是對諸葛亮一生功業的概括,也透露出詩人對其命運的感慨。而「名在千秋久愈新」則直接讚美了諸葛亮的英名永存。最後兩句則通過祭祀和慟哭的場景,抒發了對諸葛亮不朽精神的追思和敬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歷史英雄的深情頌歌。
陳恭尹的其他作品
- 《 題彭艾庵畫舫 》 —— [ 明 ] 陳恭尹
- 《 張觀察振六招同諸公集惜分堂用杜韻 》 —— [ 明 ] 陳恭尹
- 《 題納涼圖送吳石倉歸西湖次其卷中元韻二首 》 —— [ 明 ] 陳恭尹
- 《 得樑藥亭燕臺書因懷石埭之行 》 —— [ 明 ] 陳恭尹
- 《 遊尹瀾柱銓部園林十首 》 —— [ 明 ] 陳恭尹
- 《 送石鑑禪師住匡廬 》 —— [ 明 ] 陳恭尹
- 《 閱江樓晚眺分賦 》 —— [ 明 ] 陳恭尹
- 《 送怡然上人汀州省母次樑藥亭韻 》 —— [ 明 ] 陳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