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湛靜齋亦宋喬梓載酒元明石室登高同郭公鷲湛天沐天及禎士文安澤君介以長兒端木縱飲至夜月高而還地爲甘泉

登臨不覺杖頭勞,屋外晴峯石勢高。 南盡海門飛白雁,東來帆影走洪濤。 千杯酬酢寧辭暮,一笑乾坤且自豪。 在昔重陽誰對月,應留佳事待吾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 湛靜齋: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 宋喬梓: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 郭公鷲: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 湛天沐天: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 禎士文安澤君: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 端木:人名,可能是詩人的兒子或晚輩。
  • 甘泉先生:指明代學者、教育家甘泉,其書院故址即詩中提到的地點。
  • 碑碣:石碑,指書院故址上的石碑。
  • 海門:指海口,即海港的入口。
  • 白雁:指候鳥,秋季南飛的大雁。
  • 洪濤:巨大的波濤。
  • 酬酢:指飲酒時的相互敬酒。
  • 乾坤:天地,泛指世界。

翻譯

在重陽節這一天,我們不覺登高已久,屋外的晴朗山峯和石勢顯得格外高聳。南邊是海口,飛翔着南遷的白雁,東邊則是帆船在波濤中行進。我們相互敬酒,千杯不辭,直到夜幕降臨,一笑之間,世界彷彿都變得渺小,我們自豪無比。在過去的重陽節,誰能對着月亮暢飲?這樣的佳事,應該留給我們這一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登高的情景,通過「屋外晴峯石勢高」、「南盡海門飛白雁」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了秋日的壯闊景象。詩中「千杯酬酢寧辭暮,一笑乾坤且自豪」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生活的豪邁態度。結尾的「在昔重陽誰對月,應留佳事待吾曹」則流露出詩人對傳統節日的尊重和對美好時光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豁達的胸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