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六夕憶雪樓月酌即事

良宵勝地一時兼,南北軒窗盡捲簾。 風度竹聲涼細細,月搖江影白纖纖。 談當快處童偷笑,酒到酣時客喚添。 漸近清秋天似洗,隔城遙出幾峯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
  • 軒窗:高大的窗戶。
  • 捲簾:將簾子捲起。
  • 風度:風輕輕吹過的樣子。
  • 竹聲:風吹過竹林的聲音。
  • 涼細細:微涼的感覺。
  • 月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搖曳。
  • 江影:江面上的倒影。
  • 白纖纖:形容月光清亮細膩。
  • 談當快處:談話到高興的時候。
  • 童偷笑:小孩子偷偷地笑。
  • 酒到酣時:喝酒到興致高漲時。
  • 客喚添:客人叫添酒。
  • 漸近:逐漸接近。
  • 清秋:清爽的秋天。
  • 天似洗:天空像被洗過一樣清澈。
  • 隔城:隔着城市。
  • 幾峯尖:幾座山的尖頂。

翻譯

在這個美好的夜晚,風景優美的地方,南北方向的高大窗戶都被捲起了簾子。風輕輕吹過竹林,帶來一絲絲涼意,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搖曳,江面上的月光清亮細膩。談話到高興的時候,小孩子偷偷地笑,喝酒到興致高漲時,客人叫添酒。逐漸接近清爽的秋天,天空像被洗過一樣清澈,隔着城市,可以看到幾座山的尖頂遠遠地出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的寧靜與美好。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如「風度竹聲涼細細,月搖江影白纖纖」,傳達出夜晚的寧靜與清新。同時,詩中「談當快處童偷笑,酒到酣時客喚添」生動地描繪了人們歡聚的場景,增添了詩的生動與趣味。結尾的「漸近清秋天似洗,隔城遙出幾峯尖」則展現了秋天的到來和遠山的輪廓,給人以寧靜而深遠的感受。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生活的享受。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