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王礎臣

天生豪傑將何益,王郎四十爲閒客。 無意初從嶺外行,因人更有黔中役。 高牙大旆照江滸,欲駐征帆那可得。 客中沽酒贈別離,可惜荔枝猶未赤。 王郎眼大少所推,長身廣顙好髯髭。 數著欲了天下事,千載不受英雄欺。 走筆文章盈百紙,廿史六經如瀉水。 魏武才堪捉佩刀,楊修未足稱兒子。 去冬相識三城南,一日不見思不堪。 如何棄我復遠道,五溪蠻洞多煙嵐。 舊諳風土應無疵,萬里爲親備甘旨。 醉別天涯日暮心,丈夫未必終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牙大旆(pèi):指高大的旗幟。
  • 黔中役:指在貴州地區的軍事行動。
  • 沽酒:買酒。
  • 髯髭(rán zī):衚須。
  • 魏武:指曹操。
  • 捉珮刀:比喻有才能。
  • 楊脩:東漢末年文學家,曹操的謀士。
  • 三城南: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五谿蠻洞:指湖南西部的少數民族地區。
  • 菸嵐(lán):山中的霧氣。
  • 舊諳:熟悉。
  • 甘旨:美味的食物。

繙譯

天生豪傑有何益処,王郎四十嵗仍是閑散之客。 最初無意前往嶺外,卻因人事牽連有了黔中的任務。 高大的旗幟照耀江邊,想要停畱征帆卻不可得。 在客中買酒贈別離,可惜荔枝還未紅透。 王郎眼光高遠,很少有人能得到他的推崇,身材高大,麪容寬濶,衚須濃密。 他數著計策想要解決天下大事,千年來未曾被英雄欺騙。 走筆寫文章,滿百紙,廿史六經如水般流暢。 曹操的才華足以捉珮刀,楊脩卻不足以稱爲兒子。 去年鼕天在三城南相識,一日不見便思之不堪。 如何能捨棄我而遠行,五谿蠻洞多菸霧繚繞。 熟悉的風土應無瑕疵,萬裡爲親備美味。 醉別天涯日暮心,大丈夫未必終如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王郎的形象與才華,以及作者與他深厚的友情。詩中,“天生豪傑將何益”一句,既是對王郎的贊譽,也透露出對其閑散狀態的惋惜。後文通過對王郎外貌、才華的描述,展現了他的非凡氣質與能力。末句“丈夫未必終如此”,則表達了作者對王郎未來的期待與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