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清明日擬杜七歌

丹水之山白玉英,我昔三弟皆才良。三歲讀書驚座客,六歲通經言有章。 鳳凰巢覆卵亦毀,舉杯酹汝來何方。孤飛之鳥落後行,一矢可折十矢強。 嗚呼四歌兮傷懷抱,汝兄雖存今已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乙巳: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公曆哪一年需要根據歷史年表查詢。
  • 清明:中國傳統節日,一般在公曆4月4日至6日之間,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 擬杜七歌:模仿杜甫的《七歌》風格創作的詩歌。
  • 丹水之山:指丹水流域的山,丹水是河流名,具體位置需根據歷史地理資料確定。
  • 白玉英:比喻珍貴的人才。
  • 三弟:作者的三個弟弟。
  • 才良:有才能且品行良好。
  • 通經:精通經典文獻。
  • 言有章:說話有條理,有文采。
  • 鳳凰巢覆卵亦毀: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壞。
  • (lèi):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 孤飛之鳥:比喻孤獨無助的人。
  • 一矢可折十矢強:比喻以少勝多,力量強大。

翻譯

在乙巳年的清明節,我模仿杜甫的《七歌》風格寫下這首詩。 丹水流域的山巒孕育出如白玉般珍貴的人才,我那三個弟弟都是有才能且品行良好的人。他們三歲時讀書就能讓旁人驚歎,六歲時已經精通經典,說話條理分明,文采斐然。 然而,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遭到破壞,我舉杯以酒澆地,祭奠那些不知從何而來的不幸。他們就像孤獨飛翔的鳥兒,落在隊伍的後面,但他們的力量強大,一箭可以射穿十箭。 唉,唱到第四首歌時,我的心情無比悲傷,我的兄長雖然還活着,但已經老了。

賞析

這首作品以清明節爲背景,通過模仿杜甫的詩歌風格,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丹水之山白玉英」等句,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展現了作者對弟弟們才華的讚美和對他們不幸遭遇的哀悼。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體現了作者對家族和親情的深切關注。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