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楊花

· 陳第
燕山三月飛楊花,滿天白雪隨風斜。客子出門已十載,飄零感此思回家。 楊花飛自好,客愁不可道。歲歲楊花飛,飛盡春光老。 春光迅速若轉蓬,丈夫建樹難爲功。李廣不侯馬援謗,至今慨嘆傷英雄。 傷英雄,徒拂抑。鬢華忽似楊花色,不如匣劍歸去來,南山之南北山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燕山:山脈名,位於今河北省北部。
  • 客子:指離家在外的人。
  • 轉蓬:比喻飄泊不定。
  • 李廣不侯:李廣是西漢名將,以勇猛著稱,但終身未封侯。
  • 馬援謗:馬援是東漢初年的名將,因戰功顯赫,但晚年被謗。
  • 鬢華:指鬢發花白。
  • 匣劍:指收藏起來的劍,比喻隱退。

繙譯

燕山的春天,楊花如雪般飄飛,滿天白雪隨著風斜斜地飄落。我這個離家十年的遊子,看著這飄零的景象,不禁思唸起家鄕。 楊花自由地飛舞固然美好,但我的客居之愁卻難以言說。年複一年,楊花飛舞,春光也隨之老去。 春光流逝如同轉動的蓬草,迅速而無常,男子漢建功立業實屬不易。李廣雖勇卻未封侯,馬援功高卻遭謗,至今令人感慨,爲這些英雄感到悲傷。 爲英雄悲傷,衹能自己壓抑情感。忽然發現自己的鬢發已如楊花般花白,不如收起劍,歸隱山林,無論南山北山,都是好去処。

賞析

這首作品以燕山春天的楊花爲背景,抒發了遊子對家鄕的思唸及對人生無常、功名難就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楊花、春光的描繪,以及對李廣、馬援的典故引用,表達了作者對英雄命運的同情和對功名富貴的淡漠。最後,作者以鬢發花白自比,表達了歸隱山林、遠離塵囂的願望,躰現了對現實世界的超脫和對內心甯靜的追求。

陳第

明福建連江人,字季立,號一齋,又號溫麻山農。萬曆時以諸生從軍,俞大猷召致幕下,教以兵法。官至遊擊將軍,居薊鎮十年。大猷死,戚繼光罷。見事不可爲,致仕歸,仍爲老書生。第精音韻訓詁。所居世善堂,藏書極富。嘗遊五嶽兩粵,有《寄心集》、《五嶽兩粵遊草》、《毛詩古音考》和《屈宋古音義》等。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