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登樓遲樑器圃不至

江樓頻約落花間,亂世幽期豈待閒。 幾度鶯聲逢舊國,二年春色各柴關。 新虹映日收殘雨,積水浮天出斷山。 目極故人居可見,布帆無恙夕空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等待。
  • 梁器圃:人名,詩人的朋友。
  • 亂世:動蕩不安的時期。
  • 幽期:秘密的約會。
  • 舊國:指故地,故鄕。
  • 柴關:簡陋的門戶,指隱居的地方。
  • 新虹:剛出現的彩虹。
  • 斷山:被水流截斷的山。
  • 目極:極目遠望。
  • 佈帆無恙:佈帆指船帆,無恙表示平安無事,這裡指船衹平安歸來。

繙譯

在江樓上頻頻約定在落花時節相見,在這動蕩的時代,秘密的約會豈能輕易等待。 多少次聽到鶯聲,想起故地,兩年的春光各自在隱居的門戶中度過。 新出現的彩虹映照著日光,收起了殘餘的雨滴,積水浮現天空,映出被水流截斷的山巒。 極目遠望,可以看到故人的居所,但船衹平安歸來,夕陽下卻空無一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雨後登上江樓,等待友人梁器圃的情景。詩中,“亂世幽期豈待閑”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唸,也反映了時代的動蕩不安。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新虹映日收殘雨”和“積水浮天出斷山”,展現了雨後的清新與甯靜,同時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期待與孤寂。最後兩句“目極故人居可見,佈帆無恙夕空還”,則抒發了詩人對友人未能如約而至的失望與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