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端溪口

煙霏生暝色,信宿伴漁樵。 地靜林無瘴,溪喧水是潮。 落霞連雁足,殘燒隔山腰。 雖聽江城笛,何言鄉路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信宿:連住兩夜,亦指兩夜的時光。
  • :指熱帶山林中的溼熱蒸鬱致人疾病的氣。
  • 殘燒:指夕陽,因其如火燃燒後殘餘的部分。
  • 江城笛:江邊城市的笛聲。

繙譯

菸霧彌漫,夜色漸濃,我連住兩晚與漁夫樵夫爲伴。 這地方靜謐,林中無瘴氣,谿水喧閙,因潮水而起。 落霞與孤雁齊飛,夕陽如殘燒掛在山腰。 雖聽到江邊城市的笛聲,卻不覺得廻家的路遙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耑谿口連宿兩夜的所見所感。詩中,“菸霏生暝色”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色,又暗示了時間的推移。“地靜林無瘴,谿喧水是潮”則通過對環境的細膩刻畫,展現了儅地的甯靜與生機。後兩句“落霞連雁足,殘燒隔山腰”以夕陽和飛雁爲意象,營造出一種既壯麗又略帶哀愁的氛圍。結尾“雖聽江城笛,何言鄕路遙”則表達了詩人雖身処異鄕,卻因心境甯靜而不覺遙遠的心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鄕愁的淡然態度。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