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鄂山將歸四明維舟珠江同過石公精舍因次前韻送之二首
共向東林覓遠師,柳塘春色日遲遲。
帆過野浦人將別,路到玄亭客自奇。
茗宴已終談未了,萍蹤重會事難期。
可能送子無新句,爲語舟檣且勿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林:指東林書院,這裡泛指學問之地。
- 覔遠師:尋找遠方的老師或高人。
- 柳塘:植有柳樹的池塘。
- 春色日遲遲:春天的景色美好,時間似乎變得緩慢。
- 野浦:野外的水邊。
- 玄亭:指石公精捨,可能是一個學問討論的地方。
- 茗宴:茶宴。
- 談未了:談話未結束。
- 萍蹤:比喻行蹤不定,像浮萍一樣漂泊。
- 重會事難期:再次相聚的事情難以預料。
- 送子:送別你。
- 新句:新的詩句。
- 舟檣:船的桅杆,這裡指船。
繙譯
我們一同前往東林尋找遠方的老師,柳樹環繞的池塘邊,春天的景色美好,時間似乎變得緩慢。 帆船經過野外的水邊,你即將離去,來到玄亭的客人自然顯得格外奇特。 茶宴已經結束,但談話還未完結,我們的行蹤像浮萍一樣漂泊,再次相聚的事情難以預料。 可能送別你時沒有新的詩句,衹希望你告訴船夫,暫且不要移動船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在春天的一次別離場景,通過對東林、柳塘、玄亭等地的描繪,營造出一種甯靜而略帶憂傷的氛圍。詩中“春色日遲遲”一句,既表達了春天的美好,又暗示了離別時的不捨。後兩句則直接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不捨和對未來難以預料的感慨,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未來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