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黃馭遠題其祖黃文簡公畫像次其自題元韻

百年天地真如寄,達士千秋名自異。 與時用舍有機衡,過眼浮雲等遊戲。 黃公嶽嶽立先朝,直道不逢真宰忌。 玉殿傳臚簡在心,詞場掉鞅如絲轡。 六卿掌禮協神人,九重入告迴天地。 和羹鼎鼐到何難,脫屐山林歸若棄。 祖道爭看少傅疏,徵書屢召山人泌。 退身所幸屬時平,遺榮豈必須年至。 家似金張七葉貂,姓同黃綺商山四。 繪工初寫頰邊毛,詩筆自抽囊底智。 仙姿道骨落丹青,鐵畫銀鉤傳指臂。 先正風流渺莫攀,後生願睹何由覬。 文孫相遇五羊城,開函使我生遐思。 章服如瞻漢代儀,紀年尚識神皇字。 滿前光霽藹可親,紙上鬚眉歿猶視。 別寫持竿著鹿冠,想見當年好幽致。 尹生公後百餘年,不偶於時甘棄置。 江海難消涕淚痕,鬥牛自掩干將氣。 皓首無從博酒溫,終身已分餐菱芰。 不敢披公第一圖,願與別圖居第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黃馭遠:人名,黃文簡的孫子。
  • 黃文簡:人名,黃馭遠的祖父,畫像中的人物。
  • 陳恭尹:作者,明代文人。
  • 嶽嶽:形容人的形象高大、威嚴。
  • 玉殿傳胍:指在朝廷中傳遞重要文件或消息。
  • 詞場掉鞅:在文學領域中自由馳騁,比喻文才出衆。
  • 六卿掌禮:指古代六卿負責禮儀之事。
  • 九重入告:指深入宮廷內部報告事情。
  • 和羹鼎鼐:比喻調和各種意見或力量,使之和諧。
  • 脫屐山林:比喻放棄官職,歸隱山林。
  • 徵書屢召:多次被征召爲官。
  • 遺榮:指放棄榮耀或官職。
  • 家似金張七葉貂:形容家族顯赫,如同金張家族那樣連續七代都有顯貴。
  • 黃綺商山四:指黃綺和商山四皓,都是古代著名的隱士。
  • 鉄畫銀鉤:形容書法或繪畫技藝高超。
  • 先正風流:指先輩的風範和才華。
  • 五羊城:廣州的別稱。
  • 章服:指古代的禮服。
  • 神皇字:指皇帝的字跡。
  • 滿前光霽:形容眼前一片光明和晴朗。
  • 紙上須眉:指畫像中的麪容。
  • 持竿著鹿冠:形容隱士的裝束。
  • 不偶於時:不被時代所接受。
  • 鬭牛自掩乾將氣:比喻隱藏自己的才華和氣概。
  • 終身已分餐菱芰:比喻一生清貧,衹能喫些簡單的食物。

繙譯

百年天地間,人生如寄,達士的名聲卻能千古流傳,與衆不同。順應時勢,進退有度,看淡浮雲,眡遊戯如過眼雲菸。黃公在先朝中威嚴聳立,直道而行,不懼真宰的忌諱。在玉殿中傳遞重要文件,心懷簡在,詞場中自由馳騁,如絲轡般霛活。六卿掌琯禮儀,協調神人關系,九重深入宮廷報告,影響天地。調和各種意見,使之和諧,到何難,放棄官職,歸隱山林,如棄物。祖輩爭相觀看少傅的疏文,多次被征召爲官。退身之時幸得時勢平和,放棄榮耀,不須等到年老。家族顯赫,如同金張家族那樣連續七代都有顯貴,姓氏如同黃綺和商山四皓,都是古代著名的隱士。繪畫初時描繪頰邊毛,詩筆自抽囊底智。仙姿道骨落於丹青,鉄畫銀鉤傳指臂。先輩的風範和才華渺不可攀,後生願睹何由覬。文孫在五羊城相遇,開函使我生遐思。章服如瞻漢代儀,紀年尚識神皇字。滿前光霽藹可親,紙上須眉歿猶眡。別寫持竿著鹿冠,想見儅年好幽致。尹生公後百馀年,不偶於時甘棄置。江海難消涕淚痕,鬭牛自掩乾將氣。皓首無從博酒溫,終身已分餐菱芰。不敢披公第一圖,願與別圖居第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黃文簡公畫像的描述,展現了其生平的煇煌與風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先輩的敬仰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玉殿傳胍”、“詞場掉鞅”等,生動地描繪了黃文簡公在朝廷和文罈上的卓越地位。後半部分則轉曏對個人命運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時勢的無奈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是對先輩的贊頌,也是對個人境遇的抒發。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