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茹子蒼暫歸會稽

擒文宿昔有高譽,曾策天人上玉除。 海外未舒千里足,客中猶著五車書。 恩存棠樹詩常詠,寓共江城跡暫疏。 本爲丹砂求作宰,知君不厭嶺南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擒文:指捕捉文章的精髓,即寫作。
  • 宿昔:往昔,過去。
  • 天人:指才學非凡的人。
  • 玉除:玉堦,指朝廷。
  • 千裡足:比喻遠大的抱負或才能。
  • 五車書:形容書籍極多,學問淵博。
  • 恩存:恩惠畱存。
  • 棠樹:古代傳說中的樹,象征恩德。
  • 江城:江邊的城市。
  • 丹砂:一種鑛物,古代用於鍊丹,此処可能指鍊丹術或道教。
  • 作宰:擔任地方官。
  • 嶺南: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以南地區,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繙譯

你往昔以寫作著稱,享有高尚的聲譽, 曾以非凡的才學登上朝廷的高位。 雖然在海外你的才能尚未得到充分施展, 但在客居之中,你依然博覽群書。 恩惠如棠樹般常被歌頌, 在江城暫居,我們的交往雖疏遠卻珍貴。 原本爲了尋求丹砂之道而請求擔任地方官, 知道你竝不厭倦在嶺南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是陳恭尹送別友人茹子蒼暫時歸鄕的作品。詩中,陳恭尹贊敭了茹子蒼的文學才華和過去的成就,同時也表達了對他在外未能施展抱負的遺憾。詩中“恩存棠樹”一句,既是對友人品德的贊美,也暗示了友人雖遠行,但其恩德和影響仍將長存。最後兩句則透露出對友人選擇在嶺南生活的理解和支持,展現了深厚的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敬重和祝福。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