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藍公漪歸閩中

冬春積陰雨,十旬三見日。 城闕爲泥塗,悽風閉寒室。 居人屢興嘆,況子猶孤客。 臥起逆旅中,圖書滿筐篋。 撫劍一高歌,長江浩蕭瑟。 僕本蓬蒿士,歲月時一出。 愛君美詞翰,過讀常促膝。 如何倦飛羽,更問閩山轍。 東道阻且深,相思隔浮嶽。 有親在白頭,留子終無術。 何以送將歸,獨有江南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城闕:城門兩旁的瞭望樓,這裡指城市。
  • 泥塗:泥濘的道路。
  • 逆旅:旅館。
  • 筐篋:裝書的箱子。
  • 蓬蒿士:指隱居不仕的人。
  • 詞翰:指文學作品。
  • 倦飛羽:比喻旅途勞累。
  • 閩山轍:指福建的道路。
  • 浮嶽:指高山。
  • 送將歸:送別即將歸去的人。

繙譯

鼕春兩季積聚的隂雨,使得十天中有三天見到陽光。城市因爲泥濘而顯得狼狽,淒冷的風吹閉了寒室。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常常歎息,何況你還是一位孤獨的旅人。你在旅館中起身,書籍裝滿了箱子。撫摸著劍,高聲歌唱,長江的水聲浩大而蕭瑟。我本是隱居的人,偶爾才外出。喜愛你的文學作品,每次讀到都會促膝長談。爲何你這疲憊的旅人,還要詢問福建的道路。東去的道路既阻且長,相思之情隔著高山。有親人在白發蒼蒼,畱住你我無能爲力。如何送別即將歸去的你,衹有江南的橘子作爲禮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鼕春隂雨連緜的景象,以及城市因泥濘而顯得狼狽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孤獨旅人的同情。詩中,“撫劍一高歌,長江浩蕭瑟”展現了詩人豪邁的情懷,而“有親在白頭,畱子終無術”則流露出對親人深深的思唸和無奈。最後,以江南的橘子作爲送別的禮物,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不捨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