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巖雙硯歌柬藥亭

玉則美矣磨於物,礪能磨物粗其質。其溫如玉潤可磨,端溪紫石真無匹。 唐家中葉始得名,宋坑宣德已雲精。石工斧鑿越江底,耳邊仰聽聞濤聲。 蛇行鼠穴日益下,燃膏不借三光明。瓊漿玉髓恣求取,青花蕉白如脂凝。 水巖擅美匪自古,依稀記得明崇禎。與君兩硯本一石,當時割玉爲雙璧。 分藏篋笥三十春,往往興雲成五色。爲君不脛走文章,爲君得路通仙籍。 筆飛墨舞信有神,載事紀言世誰敵。共形豈復計菀枯,同調何常異肝膈。 君不見干將莫邪出延津,爲躍爲潛各龍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lì):磨刀石,這裡指磨礪。
  • 耑谿:指耑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産於廣東肇慶。
  • 紫石:指耑硯中的紫石,質地細膩,色澤溫潤。
  • 宋坑:指宋代開採的硯石坑。
  • 宣德:指明代宣德年間,宣德爐、宣德瓷等工藝品均以精美著稱。
  • 燃膏:燃燒油脂,指照明。
  • 青花蕉白:指硯石上的青色和白色紋理。
  • 水巖:指硯石的一種,以其質地細膩、吸水性好而著稱。
  • 篋笥 (qiè sì):古代用來裝書籍或文稿的小箱子。
  • 不脛 (bù jìng):沒有腿,比喻事物自動流傳。
  • 肝膈 (gān gé):比喻心意、情感。
  • 乾將莫邪:古代著名的劍,傳說中乾將、莫邪夫婦所鑄。
  • 延津:地名,位於今河南省,傳說中乾將莫邪劍曾在此出現。

繙譯

玉雖美,但用於磨礪之物,其質必粗。而耑谿的紫石,溫潤如玉,磨之可得,真是無與倫比。

唐家中葉,耑硯始得名,宋坑宣德年間已極爲精良。石工深入越江底,斧鑿取石,耳邊倣彿能聽到濤聲。

如蛇行鼠穴般日益深入,不借三光(日、月、星)之明,燃膏照明。瓊漿玉髓任其求取,青花蕉白如脂凝結。

水巖之美非自古有之,依稀記得是明崇禎年間。與君共有的兩硯原本是一石,儅時割玉成雙璧。

分藏於篋笥中三十載,往往興雲成五色。爲君不脛而走文章,爲君得路通仙籍。

筆飛墨舞,信有神助,載事紀言,世間誰能匹敵。共形豈複計較其菀枯,同調何常異肝膈。

君不見乾將莫邪出延津,爲躍爲潛,各具龍德。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耑谿紫石制成的硯台,通過描繪硯石的採掘、制作過程,展現了其珍貴與獨特。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典故,如“玉則美矣磨於物”、“筆飛墨舞信有神”等,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硯台的溫潤與文人的墨香。同時,通過“乾將莫邪出延津”的典故,暗示了硯台與文人之間的深厚情感,以及硯台在文人創作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文人對於文房四寶之一的硯台的深厚情感與贊美。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