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歐上閒

飽聞風義十年前,贛廣封疆幸接聯。 山有枝條原一本,溪流南北遂相懸。 霜蹄自合馳天路,白髮唯堪守墓田。 故友雲亡高弟在,指薪傳火古今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義:指風度儀態和道義。
  • 贛廣:指江西和廣東地區。
  • 枝條:樹枝,比喻事物的分支或部分。
  • 一本:同源,指事物的根源或起源相同。
  • 溪流南北:比喻事物的發展方向不同。
  • 霜蹄:指馬蹄,比喻奔走勞碌。
  • 天路:比喻通往高遠目標的道路。
  • 白髮:指年老。
  • 墓田:墓地,指安葬之地。
  • 故友:已故的朋友。
  • 高弟:指優秀的弟子或學生。
  • 指薪傳火:比喻學問或技藝的傳承。
  • 古今燃:比喻學問或技藝的傳承不斷,古今相繼。

翻譯

早在十年前,我就聽聞了你的風度和道義,江西和廣東的邊界相連,我們幸得相鄰。山上的樹枝雖分叉,但根源相同;溪流雖流向南北,卻各自相隔。你的才華本應馳騁於通往高遠目標的道路,但如今白髮蒼蒼,只能守着墓地。已故的朋友不在了,但優秀的弟子仍在,學問和技藝的傳承如同薪火,古今相繼,永不熄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風度和道義的讚賞,以及對其命運的感慨。詩中「山有枝條原一本」和「溪流南北遂相懸」巧妙地描繪了事物的同源與分岔,象徵着人生的選擇與命運。後句則抒發了對友人才華未得施展的遺憾,以及對學問傳承不息的肯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傳承的重視。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