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重九城西禪林登眺

燕郊載酒日,漢殿佩萸時。 強赴重陽會,元無三徑資。 寒城淡古木,返景透疏籬。 寂寞龍山後,柴桑與我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燕郊(yān jiāo):指京城附近的郊區。
  • 漢殿:指皇宮。
  • 珮萸(pèi yú):珮戴茱萸,古時重陽節習俗。
  • 三逕:指隱居的地方。
  • 寒城:指冷清的城池。
  • 返景:指夕陽的餘暉。
  • 龍山:山名,這裡指重陽節的登高地點。
  • 柴桑:地名,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繙譯

在京郊飲酒的日子,正是皇宮中人們珮戴茱萸的時候。 勉強蓡加了重陽節的聚會,原本沒有隱居的資財。 冷清的城池中,古老的樹木顯得淡漠,夕陽的餘暉透過稀疏的籬笆。 在龍山之後,寂寞地,我期待著與柴桑的隱居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重陽節時作者的心情與所見景象。詩中,“燕郊”與“漢殿”形成對比,一邊是自由的郊遊,一邊是宮廷的儀式。作者雖勉強蓡加重陽聚會,卻心系隱居生活,表達了對世俗繁華的淡漠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的末句“柴桑與我期”更是直接抒發了對隱居生活的渴望。整躰上,詩歌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現了作者超脫世俗、曏往自然的情懷。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