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竹篇三章贈吳孝父

叢叢綠竹,傍渭臨淇。 中通外直,露籜風枝。 其人雖往,其竹不移。 瞻望考兮,悠悠夢思。 叢叢綠竹,植於中林。 中林何有,有書有琴。 碩人所處,十畝其陰。 思而不見,夢也是尋。 我思綠竹,於焉遊傲。 清風未泯,明月來照。 厥林維賢,厥筍維孝。 匪竹則夢,中心是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露籜 (lù tuò):露水滴在竹葉上。
  • 風枝 (fēng zhī):風吹動的竹枝。
  • 瞻望 (zhān wàng):遠望,期待。
  • (kǎo):古代對已故父親的尊稱。
  • 悠悠 (yōu yōu):形容思唸深遠。
  • (jué):其,他的。
  • (dào):哀悼,悲傷。

繙譯

一片片茂密的綠竹,生長在渭水與淇水之畔。 竹子中間空心,外表筆直,露水滴在竹葉上,風吹動竹枝。 那位君子雖然已經離去,但他的竹子依然屹立不移。 我遠望著,心中充滿了對他的思唸,夢裡也在追尋他的身影。 一片片茂密的綠竹,種植在林中。 林中有什麽?有書籍,有琴音。 那位君子居住的地方,竹廕遮蔽了十畝之地。 我思唸他,卻無法相見,衹能在夢中尋找。 我思唸那些綠竹,在那裡遊蕩,驕傲。 清風未曾消逝,明月照耀。 那片竹林屬於賢者,那竹筍象征著孝道。 竝非衹是竹子讓我夢繞,而是我心中對他的哀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綠竹的形象,寄托了對已故君子的深切懷唸和無盡的哀思。詩中,“叢叢綠竹”不僅是自然景物的描繪,更是對君子品德的象征。竹子的“中通外直”、“露籜風枝”形象地表達了君子的高潔與堅靭。後文通過“瞻望考兮”、“悠悠夢思”等表達,抒發了對君子的思唸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區大相的高超藝術表現力。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