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郭幼隗

陶公羲皇人,濟世心復苦。 違時棄經綸,養節薄簪組。 微言寄簡策,容色尚可睹。 昔人云已邈,之子蹈前矩。 林園發新詠,往往見肺腑。 以置彭澤中,識者昧去取。 匪直英華美,秉心亦猶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陶公: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以隱逸生活和田園詩著稱。
  • 羲皇人:指古代傳說中的伏羲氏,這裏比喻陶淵明有古代聖賢的風範。
  • 濟世心復苦:指陶淵明雖然有救世之心,但現實使他感到痛苦。
  • 違時:違背時代潮流。
  • 經綸:原指整理過的蠶絲,比喻政治規劃或治理國家的大計。
  • 養節:修養節操。
  • 簪組:古代官員的冠飾,這裏指官職。
  • 微言:精微的言辭。
  • 簡策: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簡和木簡,這裏指陶淵明的著作。
  • 容色:面貌,表情。
  • 前矩:前人的規範或榜樣。
  • 林園:指田園或自然環境。
  • 新詠:新的詩作。
  • 肺腑:內心深處。
  • 彭澤:陶淵明曾任彭澤令,這裏指陶淵明的生活環境。
  • 匪直:不僅。
  • 英華:才華和美德。
  • 秉心:持心,指人的內心態度或品質。

翻譯

陳恭尹贈給郭幼隗的詩中,將陶淵明比作古代的聖賢伏羲,雖然他有救世之心,但現實的苦難使他選擇違背時代潮流,放棄政治規劃,專注於修養自己的節操,遠離官職的束縛。陶淵明的精微言辭留存在他的著作中,其面貌和表情仍可從文字中感受到。詩人說,雖然陶淵明這樣的古人已經遠去,但郭幼隗卻遵循着前人的規範。郭幼隗在田園中創作的新詩,往往能展現其內心深處的情感,如果將這些詩作放在陶淵明的環境中,即使是識者也難以分辨其優劣。不僅因爲郭幼隗的才華和美德,更因爲他內心保持着古代聖賢的風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陶淵明的讚美,間接表達了對郭幼隗的敬佩。詩人認爲郭幼隗不僅在文學上有才華,更在品德上繼承了古代聖賢的風範。詩中「微言寄簡策,容色尚可睹」一句,巧妙地通過陶淵明的著作來比喻郭幼隗的詩作,展現了詩人對郭幼隗詩才的認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