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一靈上人塞上

方袍經歲曳邊塵,一雁橫秋鵙送春。 碎葉不飛窮海路,徵蓬那顧住家人。 煙開山院臨關月,雪映龕燈吊野燐。 白馬經尊驢背字,只今詩思幾由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方袍:指僧人的服裝。
  • :拖,牽引。
  • 邊塵:邊疆的塵土,比喻邊疆的戰亂或荒涼。
  • 一雁橫秋:比喻孤雁在秋天飛翔,象徵孤獨和遠行。
  • (jú):鳥名,即伯勞。
  • 送春:指伯勞鳥的叫聲,古人認爲其聲似「送春」。
  • 碎葉:細碎的葉子,這裏可能指邊疆的荒涼景象。
  • 窮海路:遙遠的海洋之路,比喻邊疆的偏遠。
  • 徵蓬:飄蕩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住家人:指在家的人,與出家人相對。
  • 山院:山中的寺院。
  • 關月:邊關的月亮,增添了邊疆的孤寂感。
  • 龕燈:供奉佛像的燈。
  • 吊野燐:悼念在野外戰死的士兵。
  • 白馬經尊:指佛教經典。
  • 驢背字:指在驢背上寫字,形容旅途的艱辛。
  • 詩思:作詩的思路或情感。
  • 由旬:古代印度長度單位,一由旬約等於二十六公里,這裏比喻詩思的深遠。

翻譯

僧人的方袍常年拖着邊疆的塵土,一隻孤雁在秋天飛翔,伯勞鳥的叫聲似乎在送別春天。 細碎的葉子不會飛到遙遠的海洋之路,飄蕩的蓬草哪會顧及在家的人。 煙霧散開,山中的寺院映着邊關的月亮,雪光映照着供奉佛像的燈,悼念在野外戰死的士兵。 白馬背上的佛經,驢背上的字跡,如今我的詩思深遠,如同由旬之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僧人在邊疆的孤寂生活,通過「方袍曳邊塵」、「一雁橫秋」等意象,傳達了邊疆的荒涼與僧人的孤獨。詩中「碎葉不飛窮海路」與「徵蓬那顧住家人」表達了僧人對世俗的超越與對遠方的嚮往。結尾的「白馬經尊驢背字,只今詩思幾由旬」則展現了僧人深厚的佛學修養與深遠的詩思,體現了其在邊疆的修行與思考。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