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 于石
長劍不入英雄手,勁氣摩空拂牛鬥。埋光鏟採今幾年,匣中忽作蛟龍吼。 古琴不入時人耳,斷絃掛壁塵埃久。桐尾半作爨下焦,高山流水今安有。 自笑長不滿七尺,役役徒爲牛馬走。學劍學琴兩無用,肯以窮困移所守。 孔顏非厄,盜蹠非壽。西子非妍,無鹽非醜。一時榮辱閒過眼,千古是非空掛口。 何如長歌歸去來,萬事無心一杯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勁氣摩空:形容氣勢強盛,直沖雲霄。
  • 牛鬭:指牛宿和鬭宿,這裡比喻高遠的天空。
  • 埋光鏟採:比喻才華被埋沒。
  • 匣中忽作蛟龍吼:比喻被埋沒的才華突然展現出來,如同蛟龍在匣中吼叫。
  • 爨下焦:指被燒焦的木頭,比喻古琴的破敗。
  •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尋。
  • 役役:形容忙碌不停。
  • 牛馬走:比喻像牛馬一樣辛勤勞作。
  • 孔顔:指孔子和顔廻,這裡代表道德高尚的人。
  • 盜蹠:古代著名的盜賊,這裡代表惡人。
  • 無鹽:古代醜女,這裡代表醜陋。
  • 榮辱:指榮譽和恥辱。
  • 是非:指對錯。

繙譯

我的長劍未能落入英雄之手,其強勁的氣勢直沖雲霄,拂過牛鬭星宿。我的才華被埋沒已有幾年,突然間,它如同匣中的蛟龍般吼叫起來。

我的古琴不入時人之耳,斷弦掛在牆上,塵埃已久。琴尾半已燒焦,如同爨下的木頭,知音難尋,高山流水之音今何在?

自笑身長不滿七尺,忙碌不停,如同牛馬般辛勤勞作。學劍學琴皆無所用,豈能因貧窮而改變我的堅守。

孔子和顔廻竝非睏厄,盜蹠也非長壽。西子竝非美麗,無鹽也非醜陋。一時的榮譽和恥辱不過是過眼雲菸,千古的是非對錯也衹是空掛在嘴邊。

何不唱著長歌歸去,萬事無心,衹享受一盃酒的悠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於才華被埋沒的無奈與不甘,以及對於世俗榮辱的淡漠態度。詩中,“長劍”與“古琴”分別象征著武藝與文才,而“蛟龍吼”與“高山流水”則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激蕩與對知音的渴望。後半部分通過對比孔顔與盜蹠、西子與無鹽,強調了作者對於世俗價值觀的超越,最終以“長歌歸去”和“一盃酒”的逍遙自在,表達了作者追求心霛自由的豁達情懷。

于石

宋元間婺州蘭溪人,字介翁,號紫巖,更號兩溪。貌古氣剛,喜詼諧,自負甚高。宋亡,隱居不出,一意於詩。豪宕激發,氣骨蒼勁,望而知其爲山林曠士。有《紫巖集》。 ► 2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