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
六月不雨至七月,草木脆乾石欲裂。
方士畫符如畫鴉,呵叱風伯鞭雷車。
九天雲垂海水立,驕陽化爲雨三日。
萬口競誇方士靈,彼亦自謂吾符神。
誰知水旱皆天數,貪天之功天所惡。
吾心修德可弭災,大抵雨從心上來。
桑林自責天乃雨,豈在區區用方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脆乾(cuì gān):乾枯脆弱。
- 方士:古代指從事巫術、占卜等迷信活動的人。
- 畫符:畫符咒,一種迷信行爲,認爲可以驅邪或求雨。
- 風伯:古代神話中的風神。
- 雷車:神話中雷神所乘的車。
- 九天:極高的天空。
- 雲垂:雲層低垂。
- 海水立:形容雲層厚重,如同海水直立。
- 萬口:衆人。
- 誇(kuā):誇讚。
- 弭災:消除災難。
- 桑林自責:古代傳說中,商湯王在桑林自責,祈求上天降雨,最終天降甘霖。
翻譯
六月沒有雨水,一直持續到七月,草木乾枯脆弱,石頭都快要裂開。方士畫着符咒,就像畫鴉一樣,他呵斥風神,鞭打雷車,祈求降雨。九天之上,雲層低垂,彷彿海水直立,驕陽終於化作了連續三天的雨水。衆人競相誇讚方士的法力,他自己也認爲自己的符咒非常神奇。但誰知道水旱都是天意,貪圖天功只會招來天的厭惡。我內心修德可以消除災難,一般來說,雨水是隨着內心的善念而來的。桑林中商湯王自責,天就降雨了,這哪裏是區區方士所能做到的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六月無雨至七月的乾旱景象,以及方士祈雨的迷信行爲,表達了作者對於天意的敬畏和對迷信的不屑。詩中,「草木脆乾石欲裂」生動描繪了旱情的嚴重,而方士的祈雨行爲則顯得荒誕不經。作者認爲,水旱皆由天定,人的修德才是消災解難的根本,而非依賴方士的符咒。最後,通過桑林自責的典故,強調了內心的善念和德行對於自然的影響,批判了迷信和貪天之功的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