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漠然:寂靜空虛的樣子。
- 朔風:北風。
- 挾寒:帶着寒冷。
- 木葉:樹葉。
- 將暝:將要天黑。
- 房櫳:窗戶,此處代指房屋。
- 迂拙:迂腐愚拙,此處指自己的志向不被理解。
- 歲功:歲月的流逝,一年的功績。
- 忍死:忍受着病痛折磨勉強活下去。
翻譯
四周牆壁落滿灰塵,空蕩蕩寂靜無聲。十月的江南大地,竟然吹來了凜冽北風。細雨帶着陣陣寒意,催促着樹葉紛紛飄落;淡薄的雲彩預示着夜幕降臨,暗暗將房屋籠罩。我懷着難以實現的志向關注着時事,瘦弱病弱的身體,不禁感嘆歲月匆匆流逝。即使忍受着病痛折磨也要保留筆硯,在寂寥的日子裏,這也足以給自己帶來些許安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十月江南別樣的景象。首聯開篇營造出一種冷清空寂的氛圍,江南十月本不該有朔風,「塵凝四壁」「漠然空」讓空間顯得寂寥,「十月江南見朔風」帶來一絲意外與寒意。頷聯細膩描寫自然之景,「細雨挾寒」「弱雲將暝」,雨中的寒冷和天色漸暗相互交織,木葉在寒雨催促下飄落,暗房櫳之景染上了憂鬱色調。頸聯轉入內心感慨,因心懷壯志卻顯得「迂拙」不被理解,看着自己病弱的身體,對時光變遷有着深刻的感觸,抒發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憤懣與傷時嘆逝的哀怨。尾聯筆鋒一轉,表明即便要忍受病痛,筆硯也不忍丟棄,在寂寥處境中筆硯成爲精神慰藉,體現詩人在苦難中仍對文學的堅持。總體而言,這首詩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將自然之景與內心複雜情感緊密融合,格調沉鬱內斂,真實地展現出詩人人生境遇中的無奈與堅守 。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