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

· 曹操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穀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穀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拼音

譯文

飲酒時高歌,正是太平年代,小吏不闖門。 君主賢明,宰相和股肱之臣都忠心賢良。 人民禮讓,不爭吵打官司。 耕地三年有九年的收成那麼多,糧食堆滿糧倉。 老者不揹着東西。 天降潤雨,糧食豐收。 馬在田間馳騁,用糞便來作肥料。 當官的都愛他的人民,沒有黑暗。 教導孩子敬愛父兄。 犯法不能有重刑。 路不拾遺。 監獄空虛,節日不斷。 老人能得到贍養。 恩惠廣及草木昆蟲。

注釋

對酒:屬於樂府詩《相和歌·相和曲》。同《度關山》一樣,都是表達作者政治理想的詩篇。本詩描寫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歡樂景象。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構想誠然是美妙的。 吏不呼門:管理不過問、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股肱:大腿和胳膊。古代常以股肱比喩輔佐君王的臣僚。 咸:都、皆。 禮讓:遵守禮法,互相謙讓。 爭訟:爭奪和訴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句:此句本之《禮記·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食,九年耕必有三年食。」曹操又進一步,認爲經過三年耕種土地,一定要取得供給九年食用的糧食儲備。 班白:即「斑白」,指頭髮發白的老人。 負載:肩扛或用頭頂著東西搬運。此句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上》。 雨澤:雨水滋潤。 百穀:一作「五穀」,泛指各種農作物。 用:因而。 成:豐收。 卻:退。 走馬:跑得快的馬。此指戰馬。 糞:用如動詞,施肥。意爲天下太平時,讓好馬推出戰場,用於送糞和耕地。 爵:爵位。這裏用如動詞,分封。 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諸侯時的五箇等級。 黜陟幽明:語出《尙書·舜典》,即貶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幹練的人。 子養有若父與兄:諸侯和管理像對待自己父親和兄長一樣對待老百姓。 輕重隨其刑:按犯法之輕重分別量刑。 囹圄:監獄。 冬節不斷:漢代最遲在冬季的最後一箇月處決犯人。到春天就不能處決了。此言至冬末也沒有犯人可判決了。 耄耋(màodié):猶高龄、高壽。耄,人九十歲爲耄;耋,人八十歲爲耋。 恩德:一本作「恩澤」,統治者給社會帶來的種種好處。

《對酒》是魏晉文學家曹操創作的一首表達自己政治理想的雜言詩,詩中描述了太平的環境裏,人們自由舒適的田園生活。詩人認爲,沒有官吏上門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

賞析

對酒高歌,激起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認爲,沒有官吏上門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在這一社會中,君聖臣賢,訟獄不興,五穀豐登,國富民足,路不拾遺,人人皆得壽終。這些作爲詩人的理想社會是何等地令人神往。然而,詩人卻不得不面對戰火不斷,百姓痛苦的呻吟的現實,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詩人描繪的人生理想是在批判實現的基礎上發生的。一般認爲,曹操尚法。從這首詩的內容看,應該說他具有外法內儒的特徵,即他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是以儒家學說爲依據的。
曹操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爲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爲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爲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爲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啓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爲“改造文章的祖師”。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