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賦
序
註釋
- 蔓草:蔓生的野草。
- 拱木:兩手合圍那樣粗的樹木。
- 黿鼉(yuán tuó):大鱉和鱷魚。
- 房陵:古地名。
- 薄暮:傍晚。
- 昧旦:天將明未明之時。
- 上郡:古代郡名。
- 雁門:古郡名。
- 紫臺:帝王所居之處。
- 敬通:即馮衍。
- 孺人:古代對婦女的尊稱。
- 中散:即嵇康。
- 汩(gǔ):形容水流的樣子。
- 綺羅:指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
- 丘壟:墳墓。
翻譯
試着眺望平原,野草纏繞着屍骨,大樹收斂着亡魂。人生到了這般地步,天道又能說什麼呢?於是我本就是心懷怨恨之人,內心驚恐不已。一直想到古代的人,心懷怨恨而死去。
比如秦始皇按劍,諸侯向西奔逃。他削平天下,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以華山爲城牆,以紫淵爲池沼。雄偉的圖謀已經實現,武力還未用盡。正架起黿鼉當作橋樑,巡行海邊以送夕陽。可突然之間魂斷,帝王的車駕在傍晚駛出。
又如趙王已被俘虜,遷徙到房陵。傍晚時心情激動,天未亮就精神振奮。與豔姬美女分別,喪失了金車玉輦。擺酒想要喝,悲傷就填滿胸懷。千年萬年,怨恨難以承受。
至於李陵投降北方,名聲受辱自身蒙冤。拔劍敲擊柱子,對着影子慚愧傷神。情思留在上郡,心留在雁門。撕裂絲帛寫信,發誓報答漢朝恩情。生命如朝露般突然消逝,想握手卻已無話可說。
就像王昭君離開時,仰天嘆息。宮廷漸漸遠去,關山沒有盡頭。旋風忽然颳起,白日隱藏到西邊。隴地的大雁很少飛翔,代地的雲彩也失去顏色。盼望君王啊何時是期?最終在荒遠之地消失。
以至於馮衍被排擠,罷官迴歸鄉野。關閉大門不與外界往來,塞住門不再爲官。左邊對着妻子,照顧逗弄幼子。藐視公卿,放浪於文史之間。懷着志向卻埋入地下,長久懷有遺憾而不止。
等到嵇康入獄,神情氣概激昂振奮。晚上暢飲濁酒,早上彈起素琴。秋日蕭瑟,浮雲也失去了光彩。懷着高遠奇特的志趣,進入長夜卻沒有陽光。
有的人如同孤臣傷心流淚,如同庶子痛心疾首。遷謫的人在海邊,流放的人在隴地的邊地,這些人只聽到悲風涌起,鮮血沾滿了衣襟。也同樣飽含辛酸嘆息,消沉埋沒不見。
至於車轍腳印重疊,車輛軌道堆積,黃塵滿地,歌聲樂聲四起。沒有不煙消火滅,在地下掩埋屍骨的。
完了啊!春草在傍晚時衰敗啊秋風驚起,秋風停止了啊春草又生長。華美的絲綢衣服沒有了啊池臺館舍也都盡了,琴瑟之聲消失了啊墳墓也平了。自古以來人人都有一死,沒有不是懷着怨恨而忍氣吞聲的。
賞析
這篇《恨賦》通過列舉一系列歷史人物和事件,表達了人生的各種怨恨與悲哀無奈。從秦始皇到趙王、李陵、王昭君、馮衍、嵇康等,以及那些遭受不幸的孤臣、遷客、流戍之人,他們都有着各自無法排遣的恨。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這些人物的遭遇和內心情感,如王昭君離開時的嘆息與悲哀,李陵的蒙冤與無奈。同時,也展現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殘酷。文中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秋風、春草等,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氛圍,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它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種種不如意的深刻思考與感慨,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