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扶風歌:樂府雜曲歌辭名。這裏指哀怨的歌曲。
- 夏服: 夏日之服,也作「夏箙(fú)」,指盛箭的器具,文中「夏服」代指從軍裝備。夏服左彎可理解爲身着戎裝挽弓。
- 鐃(náo)歌:軍中樂歌。
- 烏彈:未確切考證,可能與某種彈曲有關,這裏形容鐃歌比烏彈還要清澈。
- 千金元節:可能指貴重的物品或重要的時機、人物等,具體所指難確切說清,當是極爲重要且珍視之物。
- 參軍:這裏可能借指書信、消息來往,「一紙參軍」當是通過書信交流。
- 榮陽:即滎陽,地理地名,今屬河南。傳說龍蟄伏於此,這裏代指隱藏力量之地。
- 龍蟄(zhé):龍蟄伏不出。比喻才能未被髮揮。
- 闌珊:這裏指意興衰減、消沉 。
翻譯
哀怨的歌聲響起,令人頓感陣陣寒意,四月裏,洶涌的波濤撲面而來。身着從軍裝備、挽着弓,跨騎着白馬。軍中的樂歌清脆響亮,比那烏彈之曲更爲清澈。那些無比珍貴重要的東西,想要好好珍藏是多麼不容易啊,而收到一紙書信想要好好回覆也覺得困難重重。我渴望前往滎陽那個藏龍臥虎的地方,探尋那些潛藏的力量,可心中雖有雄心壯志,但此時卻難免有幾分意興闌珊。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複雜交織的情感。開篇以《扶風歌》營造出寒冷哀怨的氛圍,又以四月洪濤衝擊視覺,展現出環境的壯闊與不安,奠定了全詩起伏不定的心緒基調。「夏服左彎從白馬,鐃歌清徹比烏彈」,塑造出颯爽的形象與豪邁的軍樂之景,展現出詩人內心的昂揚一面,有對軍旅豪情的嚮往。但隨後「千金元節藏何易,一紙參軍答亦難」,又筆鋒一轉,寫出珍視之物難以守護,情感交流的糾結與困難,揭示了內心深處現實中的無奈與掙扎。詩尾「我欲榮陽探龍蟄,心雄翻足有闌珊」,既表達出對尋得潛龍之才、成就一番事業的渴望,可「心雄翻足有闌珊」又道出在現實面前,壯志被消磨後的意興闌珊,矛盾複雜情感盡顯,充分地反映了柳如是在那個時代下內心的波瀾與生活中的困境。

柳如是
柳如是,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 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爲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爲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爲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