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黄鹤楼卷后①

奇伟绝特之观,固无与于人事,然于其废兴,可以知时之治乱焉②。 夫黄鹤楼以壮丽称江、湘间③。 当天下盛时,舟车旌盖之来游,考钟鼓,肆管弦,燕会于其上者,踵相接也④。 元末诸侯之相持,武昌莽为盗区,屠伤杀戮至于鸡犬,求尺木寸垣于颓城败垒间而不可得,天下之乱极矣⑤! 及乎真人既一海内,建亲王镇楚,以其地为国都,旄头属车往来乎其上者,四时不绝⑥。 盛世之美,殆将稍稍复睹。 余恨不获见之。 而是貌其状甚悉,云涛烟树,咫尺千里,夏口、汉阳,苍苍如目睫⑦。 展卷而卧阅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洞庭、彭蠡之上,而与李白、崔颢辈同游也。 今四方日就治平,而江、湘尤予所愿游者。 他日苟或一登,为之赋咏,以追踪于古之作者,或者其始诸此乎!
拼音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盡得其學。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漢中府教授,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王聞其賢,聘爲世子師,名其屋爲“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建文帝即位,召爲侍講學士。修《太祖實錄》,爲總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召使起草詔書。孝孺怒問“成王安在?”並擲筆於地,堅不奉命。遂被磔於市,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有《遜志齋集》。 ► 417篇诗文